3D打印“幸福的烦恼”
前景:个性化的生产模式
去年以来,工信部等有关部门积极研究3D打印产业的扶持推进规划,不少地方政府也是积极支持。以宝岩为例,去年公司入驻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政府帮助解决4000多平方米的厂房用地,同时给予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
但采访中,刘凯也对《金证券》坦言,“3D打印的革命意义不在于替代规模制造,而在于成就个性化的生产模式。”
3月24日,在中国3D打印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武汉滨湖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史玉升同样自泼冷水,“理论上什么都可以打印,欧洲3D打印联盟提出20年内要打印飞机,但打出来的只能是外壳模型,还需要增添电子元器件和成千上万的零部件。”因此,从成本核算和工艺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比较看,3D打印技术不具备批量化、规模化的优势。
上一篇:3D打印热:炒作还是良机?[ 04-08 ]
下一篇:海军的未来:我打印巡洋舰,再来个航母编队[ 0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