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应用>技术动态>技术应用

也来谈谈3D显示的三种技术

文章来源:36氪 作者:downey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6日 点击数: 字号:

继好莱坞的 3D电影大片风起云涌之后,裸眼3D也来势汹汹。恰巧本人就是吃 3D 这碗饭的,借着这股 3D 风,来谈谈我所了解的各种 3D 技术,发发牢骚,供大家解解闷。

其实自打有 2D 那天,人们就一直想着怎么搞出 3D 来。最早算得上 3D 的发明,按照 Wiki 上的说法,恐怕是 1838 年 Charles Wheatstone 发明的一种利用镜子来让人的左右眼分别看到不同的画面来模拟双眼观察同一场景的效果,并利用视差让人产生 3D 感的装置,算是现在红蓝眼镜这类视差 3D 的鼻祖。

Wheatstone mirror stereoscope
Wheatstone mirror stereoscope

由于 3D 效果是利用人脑对视差,也就是双眼所观察到的画面有微小角度的差异,进行合成而产生的,并不需要真的有 3D 数据或者实物,因此算是最简单的一种呈现 3D 的方式。后来又有了很多改进版本,利用绘画,或者照片等等,但一直只能呈现静态的 3D 场景。直到摄影技术和光学的发展,可以用两个甚至多个摄像机模拟双眼的位置拍摄,并利用不同颜色或者偏振光来显示,让人借助特制的眼镜来产生 3D 的动态视觉效果。比如红蓝视频就是用偏红的颜色代表一只眼看到的影像,偏蓝的颜色代表另一只眼看到的,人带上眼镜后再看就能有 3D 感。

近几年更是有能在不同角度投射出不同颜色光线的 3D 屏幕,可以不借助任何眼镜等设备,让人眼直接观察到 3D 效果,也就是所谓的裸眼 3D (Autostereoscopy)。但裸眼 3D 的一个问题是,对于只由对应左右眼的两组影像合成的 3D 场景,如果你的观察位置稍微有些移动,那么本应该左眼看到的影像可能就会被右眼看到,而左眼看到的却是右眼应该看到的影像,于是会有种错位感,英文叫 movement parallax,中文大概翻译成移动视差吧。

2010 年,我曾经在一个展会上演示过一台合作伙伴的裸眼 3D 屏幕,能在 8 个角度投射光线,也就是说它能模拟 8 只眼看到的影像。因此如果你在一个小范围内移动观察,也能保证双眼看到的影像是按照顺序的,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移动视差,但看时间长了还是会有点晕。

真正炫酷的技术是全息 3D,能把 3D 影像直接投影在空中,并且无论从任何角度都能完美的观察到 3D 效果,是近年来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必备元素。

电影《钢铁侠》中采用全息投影技术的画面
电影《钢铁侠》中采用全息投影技术的画面

就拿我最喜爱的钢铁侠来说,这张截图中,Tony Stark 正在利用全息投影来设计他的新型盔甲 Mark II,他甚至还可以在空中操作投影出来的机械模型(这个应该可以用类似 kinect 的技术做到,后面还会提到)。

不过全息投影的原理可比视差 3D 复杂多了,在这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涉及一些专业术语,需具备一定物理常识,不喜者可跳过)。

从电磁学的角度来说,光就是电磁波,具有振幅、频率和相位。振幅就是光强,频率就是颜色。一般的 2D 照相机,能够记录光的颜色和强度,也就是振幅和频率,但无法记录光的相位。而全息投影首先需要可以记录包括光的相位的所有信息,形成一张全息图。这也是全息的意思,光的全部信息。物理上做全息摄影时,一般将一束激光用棱镜分为光强不同的两束,以保证这两束激光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强度大的一束作为物光打在物体上并反射到底片上,另一束强度弱的作为参考光直接打在底片上,与从物体上反射到底片的物光发生干涉,并记录在底片上。虽然底片依然只能记录光强和频率,但由于此时光强不止由物光决定,而是由物光和参考光的干涉结果决定,因此,其强度变化就记录了光的相位。而还原相位信息的办法就是,用同样频率的激光打在底片上,将底片记录的干涉条纹作为光栅,利用光的衍射来重现物体。但单一频率的激光只能记录一种颜色,据说彩色的全息图是由多束不同频率激光共同产生的。本人上学时只做过单色激光的全息摄影实验,至于彩色全息,具体技术细节不详。

除了物理上用激光产生全息图之外,还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激光干涉的过程计算出全息图(Computer Generated Holography,简称 CGH)。这种方式更方便快捷,而且可以为虚拟的 3D 模型,而不仅仅是真实的物体产生全息图,甚至动态的全息视频。

CGH 全息图
CGH 全息图

上图是一张 google 出来的 CGH 全息图,同样也是不能直接看的,也要有相应频率的激光来还原才行。我见过一种打印在可以弯曲的特制塑料板上的全息图,在黑暗处用白光手电筒一照,就能看到还原的 3D 图像,在垂直于板子 45°以内的位置都能很好的观察到,而且还可以卷起来放在装羽毛球的筒子里,很方便。

而且全息图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是,它的任何一部分都保存了物体上所有点反射的光线的全部信息。因此,哪怕只有半张、甚至一小块全息图,也都能完整的还原出原始的 3D 场景。这还只是制作全息图,要想将全息图投影出来,并从 360°都能看到,也很复杂。一种方式是利用海市蜃楼的原理,将全息图投影在水蒸气上,利用分子的不均衡震动,来产生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图像。目前,全息投影的设备还都很贵,相比 3D 打印而言,还远没到能够普及的时候。但很多领域已经开始有所应用,比如演唱会、展览、产品发布会等等,前途无量,我个人非常看好。全息 3D,尤其是计算机产生的全息 3D,和视差 3D 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需要真正的 3D 数据,而不是用几张 2D 图片靠人脑来产生 3D 感。

对于普通3D、裸眼3D、全息3D三种显示技术,业界认为裸眼3D是下一趋势,而全息3D可能是最终方向,证据很充分,不过,科技总是在未知的道路上蜿蜒前行,最终走向如何,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一切都需等待时间的检验。

>>相关产品

  • Vrlogic Hyundai S468FL 3D立体视频墙
  • Exceptional3D 24"裸眼立体显示器
  • The OmniGlobe® 全息式球形展示系统 60” Suspended OmniGlobe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