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谈“3D打印机”译法
由此我想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陪同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兼国家科委副主任赵东宛(后曾任人事部部长)访日时碰到的一个翻译问题。
那时日本已经在流行卡拉OK,而中国还不知卡拉OK为何物。日方介绍说,有一位日本退休老人感到生活寂寞,又不好意思参加公众娱乐活动,于是发明了卡拉OK机,在家里自娱自乐,已成为一种新的家电产品。可是当时中方无人知道卡拉OK,中日词典中也没这个词,不知日方介绍的为何物。幸好当时有一位生活在日本多年、做烟花爆竹生意的旅日华侨,将卡拉OK翻成了“我歌伴唱机”,大家懂了。当然,现在卡拉OK已经无人不晓了。当时第一次碰到,能译成“我歌伴唱机”也不失为智慧。
我在《公务翻译趣闻》一文中曾举过********的例子。“广场”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是指天********这样的地方,英文叫“square”,现在很多综合商业中心译为“广场”是改革开放后从香港传来的,源自词典上对“plaza”一词的注解为“广场”。我认为这一词条实在译得不好,和中文原有广场(square)的词义大相径庭,惹出了很多问题。回到“3D打印机”。据我了解及和其它同志切磋,我们认为,问题也出在翻译上,似应译为“3D成型机”更易为人理解。其实我们也有学者研究了多年。我的同门师弟,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多年前就开展激光成型的研究,许多形状复杂的零部件,例如汽轮机一级叶片,用传统的切削加工或精密铸造都是非常难的。他用激光成型的办法堆砌出复杂的产品,这就是所谓的“3D打印”,实际应称为“3D成型”更宜理解。
十八大期间,我碰到我的研究生同学、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问到卢秉恒教授的研究进展情况,他告诉我“很好”,许多单位找来研制复杂的产品,卢教授很忙。现在已发展到能熔化金属堆砌成型了。我又问,那为什么不像清华同方、北大方正激光照排一样搞出个公司来运作推广?他说也有公司,但运作不大理想。看来产业化应用还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