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新视界,新生活
那些3D大片一定还在你脑海中,不管是功夫熊猫2还是加勒比海盗4,变形金刚3或哈利波特7,我们都能感受到3D效果带给我们的震撼,貌似如果没有在名字后面加上3D,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大片。那么3D是什么,3D将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新生活体验呢?
3D技术真实再现
要说3D,就要从我们的显示技术的发展沿革说起。
3D是英文“Three Dimensions”的简称,中文是指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即用长、宽、高来描述或者展现一个对象,也就是说,这个对象立体,而不是我们常见的只有长宽这两种属相的平面(2D)对象。
3D世界,实际上就是我们生存的真实空间,通过眼睛和身体,我们能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都是立体的,并且具有丰富的色彩、光泽、表面、材质等等外观质感,以及巧妙而错综复杂的内部结构和时空动态的运动关系。但是在人类漫长的文明进化过程中,我们很长时间都无法用一种简便、直接、快捷的方法来描述我们生存的这个三维立体的世界,我们常年只能在沙土、羊皮、纸张的二维平面上,用影像表达和传递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创造,人们发明了平面投影和透视等方法,有人说,我们建立了一个基于纸张平面形成了抽象的2D平面文明体系。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随着电脑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电脑和互联网的三维数字化技术,终于使人们对现实三维世界的认识重新回归到了原始的直观立体的状态。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经常看到电脑制作的数字化的3D模型、动画与仿真,对事物的描述和映像已经大都可以采用3d的方式进行,从而将我们原本熟知的真实世界完美还原,这无疑是人类进入一个崭新文明时代的象征。
而随着3D电影、3D电视和3D手机的逐渐发展,3D技术已经不再是曾经只用作演示的高档技术,随着近些年来电脑技术的快速崛起,3D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前期摸索阶段,技术的成熟度、完善度、易用性、人性化、经济性等,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3D的消费和使用,如通过3D技术做出来的游戏、电影、活动宣传系列片等等,更已经成为了普通大众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部分。3D让我们回归一个看似虚拟但却是真实的立体世界。
3D电影影迷追捧
说到3D会给我们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冲击,就要从3D电影说起,尤其是国外的几部3D大片,比如阿凡达,但是实际上,3D电影的历史确实非常悠久的。
19世纪 9 0年代末期,英国电影先驱威廉 ·弗里斯格林 (Willianm Friese Greene 发明的双机放映 3 D电影技术,是3 D电影的最早起源。但是,这种采用红绿分色立体技术拍摄的3D影片效果很差,在当时并未形成主流。
20世纪50年代 ,电视业的发展让电影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1952年,第一部彩色3 D电影《博瓦纳的魔鬼》的横空出世 ,大大提升了3 D电影的娱乐效果。随后,哥伦比亚公司和华纳公司在1953年推出了两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3D电影:《黑暗中的人》和《蜡像馆》 ,这两部影片都在票房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让电影人意识到,3D电影是真正的摇钱树。此后,主流电影公司的3 D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其中迪斯尼公司还把这种电影搬进了迪斯尼乐园。
在早期的3D电影中,普遍存在着为了3D而3D的现象,形式表现远重于故事情节,这让3D电影在很长时间内无法成为电影的主导,人们也渐渐从新鲜到厌倦,3D电影的发展进入了瓶颈阶段。
2 0 0 9年被很多人称为“3 D电影的新元年” ,从《怪兽大战外星人》 、《飞屋环游记》、《冰河世纪3》到取得了巨大成功的《阿凡达》 。一部接一部的 3 D电影让人目不暇接。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影片大多都摆脱了形式大于内容的影子。“故事至上”的电影原则并没有因为受到 3 D技术的融合而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