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D视觉盛宴年终回顾
自从电影《阿凡达》将潘多拉盒子打开,3D效果绚丽精彩呈现,进入2011年,3D已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显示技术,并且伴随着高端显卡的发展,笔记本3D技术发展一路高歌,除了眼镜式3D技术,在今年的CE电脑展上,东芝推出“裸眼3D”笔记本,无需3D效果眼镜,直接肉眼也可以体验真实的3D画面。凭借3D效果的独特魅力,三星、索尼、戴尔、东芝、华硕3D笔记本相继推出,几乎就在一夜之间,3D笔记本精彩纷呈的景象。
3D技术的发展回顾:早期色差式3D
眼镜式3D主要可以分为三类:色差式3D、偏光式3D、主动快门式3D,顾名思义,眼镜式3D均需要佩戴眼镜才能实现。从最早期的色差式3D技术开始,利用红蓝(或红绿、红青)3D眼镜左右镜片分别过滤对应的光谱画面,经人眼接收后由大脑合成3D影像,这种技术历史最为悠久,成像原理简单,成本低廉,但3D效果却最差,画面边缘容易出现偏色现象。
色差式3D眼镜、裸眼观看色差式3D画面效果
色差式3D技术最常见的应用是红蓝3D静态图片,这种3D技术最容易实现,由于红蓝眼镜有严重的遮蔽感,效果却因人而异,同时画面上3D立体纵深感和偏色问题都大大影响了观看效果。
3D技术的发展回顾:偏光式3D(被动式)
偏光式3D即利用光线的“振动方向”分解原始图像,先通过把图像分为垂直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两组画面,然后3D眼镜左右分别采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镜片,这样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两组画面,再经过大脑合成立体影像。偏光式3D效果比色差式3D好,眼镜成本也不高,但画面分辨率被分割垂直、水平方向,难以实现全高清3D影像,而且画面亮度也会被降低,对显示设备的亮度要求比较高。
偏光式3D(被动式)眼镜:两块镜片其实不同
早期偏光式3D产品:联想Y560DT-ISE(劲爆游戏版)(3D版)
由于3D技术的成像原理,偏光式3D分辨率减半,容易造成画面模糊,亮度不足容易造成细节不清晰。即使是全高清分辨率画面,采用偏光3D也将降低画面的分辨率,难以看到全高清的3D画面,另外,若在笔记本屏幕采用提高背光灯亮度实现画面亮度的提高,也将影响屏幕的整体寿命。
2011年笔记本3D主流:主动式3D(快门式)
作为2011年笔记本的主流形式——主动快门式3D,通过提高画面刷新率,再将一帧图像一分为二形成对应左右眼的两组画面连续交错显示,主动快门式3D眼镜通过红外信号发射器同步左右镜片开关,在屏幕显示左眼画面时开启左镜片关闭右镜片,在屏幕显示右眼画面时开启右镜片关闭左镜片,确保每一帧画面都能够正确进入人的左右眼并最终在大脑合成3D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