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伪3D!2D转3D技术软件应用详解
2D转3D技术需要将2D影像的各部分嵌入3D的计算机图形(CG)空间中。要制作出比较协调的自然3D影像,一般需要进行名为"Roto"操作,由数百人手工操作的大规模调整工作。由于只需要拍摄2D电影即可转换为3D的优点,因此在最近的3D电影中,几乎整部影片都采用2D-3D转换技术制作的作品越来越多。当然也有很多人将这类电影称为伪3D电影。
即使是3D相机拍摄的影像,为了根据荧屏及电视屏幕的尺寸调整3D影像的视差,也会采用2D转3D技术。《阿凡达》是3D风潮的始作俑者,然而在这部3D巨制中也蕴含着2D转3D技术,可见在2D转3D技术与2眼式3D相机拍摄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另外为了区分概念,我们将这种由电影方应用的2D转3D技术的影片称专业2D转3D。
2D转3D与伪3D(二)
既然有了专业的那么必然就有"不专业的",从硬件体系、软件体系实现的2D转3D技术,我们也可将这种应用称为2D深度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列为纯正的伪3D范畴,转换过程并不复杂,没有专业操作,仅仅是通过简单手段制作出左眼及右眼用影像实现3D。
2D深度技术有两种实现方式。一、软硬件转换,包括nVdia的3D转换技术,可以将游戏、电影、图片统统转为3D格式;二、同步显示,即无需转化,通过显示设备或播放器即可实现。这个同步转换技术,已经在少数终端设备和软件中得以应用。
2D深度技术,对于片源是真3D的电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是对于2D电影,可以实时显示为发虚,或称之为有重影的裸眼视觉效果。
写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先向读者介绍下真3D与伪3D的视觉区别,以便我们在介绍软件实时2D转3D技术能够更好的行文。判别真3D与伪3D最直观的视觉区别,在于在观看真3D影片时,你会感觉有物体脱离屏幕,飘浮在空中,有种想要触摸的冲动,或有要闪避危险物品飞至的视觉感。以影片背景场景为平面临界点,众多的视觉元素呈现前凸效果,犹如近在咫尺。通过2D片源转出来的3D影片,则以影片中心元素为平面临界点,影片背景更加深远。这就是所谓的,景深加大了,而视觉冲击感、压迫感,全然没有。这也就是为何它被称之为伪3D的原因。
桌面软件转3D直观体验感受
客观的理解2D转3D技术,均是通过软件实现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无论专业2D转3D技术,还是2D深度技术,都必不可少的用到软件的支持。不过我们接下来要谈的是个人用户桌面软件2D转3D技术,听起来有些绕口,其实很好理解,就是你能用软件实现那些2D转3D技术。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应用在个人桌面软件层级的2D转3D技术,同样被列为纯正的伪3D范畴。实现方式我们前面已经介绍,不在多言。
桌面软件范畴的2D转3D实现也分为两种。一、通过转换3D软件,将原有的2D影片转为3D格式,3DProducer就是其中之一;二、使用播放器实时将2D影片转为3D影片观看,Stereoscopic Player、QQ影音等众多播放器。只能完成红蓝眼睛效果输出,理论上两者在观看效果上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