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需突破三大瓶颈 加强基础技术研发
北京景博蓝公司董事吕晋磊先生
自“数字城市”概念被提出至今,它的发展已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炒作上,而已经开始了实质性的项目实施和技术研发。那么究竟何为“数字城市”,它与我们目前所认知的“物联网”、“3D互联网”、“GIS/GP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之间存在怎样的应用和联系?对此,3D动力网就“数字城市”领域的相关问题,对北京景博蓝公司董事吕晋磊先生进行了专访。
数字城市带动了周边硬件产业 完全实现还需突破“三大瓶颈”
记者:“数字城市”概念发展至今,已开始了实质性的技术研发和项目实施。能请您先介绍一下数字城市的概念以及中国数字城市技术的发展现状吗?
吕晋磊:对于宏观的数字城市而言,有科学家预言现实生活中城市景物等均在系统中有镜像,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在系统中应该同时会出现,部分单元可以相互的转换,并可实现精确的控制。目前数字城市的宏观层面集中与城市数字化建设,比如信息城市、网格城市、无线城市等等,并且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旅游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数字城市的雏形与相关法制法规已经初步形成。
在过去的十年中,数字城市行业从开始的GIS技术、建模技术逐步扩展成目前成熟的城际导航(GPS)、电子地图(MAP)、虚拟仿真(VR)几大技术,并且带动了周边硬件市场的繁荣,包括民用导航仪、环幕与投影机等等,另外领导此行业潮流的民营公司正逐渐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记者:目前的“数字城市”大多仅仅是数字化的城市模型,远远达不到数字生活的要求。那么对于现阶段的“数字城市”,主要采用了哪些技术?在目前技术水平上,实现“数字城市”最大的技术难点是什么?
吕晋磊:在行业的发展中,我们看到的最多的是最前沿的数字仿真技术,奥运、世博盛会中数字场馆最炫最吸引眼球的是虚拟驾驶、互动投影、4D影院、动力学控制等数字领域中专项技术的应用。而这些技术的应用目前仅限于在科技馆、博物馆的展示与小众娱乐项目。现阶段的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基于互联网、程序语言、GIS等基础技术,还涉及了很多硬件基础设施技术。
在目前技术水平上实现“数字城市”,我认为有三大瓶颈需要突破,第一点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数字城市的发展基本已经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当前蓄势待发,数字城市的实施可以拉动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应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教育、科研、商业单位更大扶持与空间;第二点是明确主管部门,初步设立行业规范与从业资格,对“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