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丁刚毅:中国的数字表演技术必须走产业化道路
------专访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丁刚毅
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丁刚毅
3D动力网:丁院长您好,首先很感谢您接受3D动力网的采访。您在讲座中曾经说过数字表演这个名词最早是英国人提出来的,那么,国内人士认识数字表演技术是在什么时候?目前,对于这个新概念学术界有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
丁刚毅:我是从零五年开始接触数字艺术的。国外最早的概念是虚拟艺术,虚拟二字从广义上理解,包括绘画本身,一个构思很巧妙的二维图片,就能反映一定的三维虚拟空间关系。现在的虚拟艺术主要依靠数字化的虚拟现实,象Virtools这样的平台,虚拟艺术具备了两个特点,第一个是动态的,第二个是即时的。虚拟艺术不是个新概念,英国人对虚拟艺术的研究大约起源于九十年代初,当时有一批西洋派的艺术家掌握了并观察到利用计算机能够表达他的艺术概念,达到艺术审美的效果后,就真正把表演与计算机艺术结合了起来。关于虚拟艺术的含义,英国人起初给的很模糊,计算机技术在舞台上明显呈现的时候就是数字表演,数字表演讲究几种形式,第一种是大屏幕,包括字幕、投影、摄像等;第二种是展示方式,包括多媒体空间,游戏;第三种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表演就是数字化设备,手段直接在舞台上进行的演绎呈现,这是国外关于数字表演的一些说法。
数字表演刚进入到国内时,大家都感觉很新奇,但是08年奥运会之前,去给导演讲数字表演,除非对方或对方团队里面的人对虚拟技术、三维技术、包括高端仿真技术特别熟悉才行,否则是白搭话。因为导演觉得这东西是无形的,他自己控制不了,驾驭不了,几乎没有使用的可能性。比如奥运会项目中,我们和导演,尤其是顶级的一些导演商量时,他们开始就会说,你要结合国内文艺演出、广场表演的具体情况,于是我们做了以人群运动为核心的二维流程图展示先给他看,因为导演对三维建模基本不了解,他很青睐于二维绘图,也就是手工绘图。一个典型的公益演出大体包括创意创作、排练制作、推广、呈现四个环节,等到我们把四个环节用仿真数字化手段完整呈现出来,导演才会接受。很幸运的是,在奥运项目中,我们把这四个手段完整的做了一次演练。
关于数字表演的概念,从国外原始概念到提出我们概念需要一个过程,最后落实到官方认可是08年4月份,当时数字媒体与仿真技术这门学科申报成功了。
数字媒体与仿真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北理工是国内首家并且是唯一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仿真与数字表演是紧密挂钩的,离开仿真技术,谈数字表演意义不大,只有两者紧密结合,许多事情才会迎刃而解了。记得当时在论证会上有人提出质疑,把数字、表演、仿真放在一起,是不是太乱了?事实上不是这样,表演不用数字化,仿真技术用不上,表演和数字化结合到一块的时候,这项技术才能成立。
3D动力网:听说,去年北理工为了参加北京奥运会特别开设了“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学科。目前这门学科的学习者人数大概有多少?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积极性如何?今后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丁刚毅:其实不是开设,是申报,北理工有申报该学科的基础。学校有五六个相关专业的积累,包括计算机虚拟现实的、软件工程数字媒体、光电等,这里特别强调光电,没有光电的应用,让计算机去实现数字化表演是不可能的,这五六个学科放在一起去申报,最后形成了一门交叉性学科。
和这门学科相关的本科生人数每年大概占北理工的10%,由于该学科的某些实践应用技术比较刺激,具有吸引力,学生都很愿意学。就业方向很广,例如计算机虚拟现实、数字化展示、信息化展示、数字游戏动漫等,严格意义上,我是希望数字表演的毕业生能直接从事文艺演出或者影视工作,动画游戏领域也可以,我认为动画游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