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外资品牌的3D电视战略布局
众所周知,十年风雨并行,终于完成从CRT电视到平板电视的成功转型。相比如今3D电视的发展,我们不禁想到这么几点相似之处,PDP与LCD谁将赢得更大的空间,当今答案已经揭晓,试想十年前又有谁能回答这个课题。一个产品或一项技术的成功推进,其得力于产业链的建设和合力推动,尽管3D产业链的形成有别于平板电视产业链建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条产业链同样复杂且当前仍不成熟。
如果要让消费者做到连续性3D节目的观看,以3D效果成为常规观看习惯,无疑是视像接收模式的一次历史性革命,其冲击力堪比电视诞生时,尽管会吸引来无数的眼球,但这种观看习惯的改变仍需要长期培育。正像触摸屏的诞生到大量推广一样,需要市场长期的培育和沉淀。
很显然,外资品牌义不容辞的扛起了这面旗帜,从3D电视的视觉震撼,到快门和偏光的概念之争,无一不是外资品牌所到之处,纷争渐起,市场哗然!
二、主流技术未定,外资积极探求
尽管当前以三星为代表的主动快门式和LG为代表的被动偏光式形成两大阵营,联合国内厂商展开生死较量。毫无疑问,两大阵营谁也无法预知哪种技术将成为未来市场主流。基于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外资品牌并没有仅停留于当前技术的深入,而是主动寻求新的合作,研究开发新3D显示技术,如三星近期报出该公司已和美国RealD合作开发新的3D技术,预定2013年起量产新型3D立体影像面板。
而相比于外资品牌的积极研发,本土品牌并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而是将主要视线集中于主动快门式和被动偏光式的较量。尽管国内仍有一部分企业,积极参与更前沿3D显示技术的研究,但这些企业都存在相同的特点,经济实力较弱,研发规模较小,研发方向分散,难以将现有的研发成果整合到一起,形成有效的竞争力。最终仍然难以与外资品牌竞争。
三、价格策略分化,谁将主宰未来
纵观当前主销3D产品,外资品牌一方面维持高价策略,保持高端产品形象。另一方面则利用本土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的急迫心态,通过降低面板价格的策略,让本土品牌率先降低终端销售价格。表面上本土品牌的3D电视市场份额一路上升,目前已经上升到60%左右,但市场基数毕竟有限,低价策略抢占的市场份额使其利润有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本土品牌的低价策略正充当培育3D电视这块蛋糕的角色。
待到3D电视市场真正成熟,渗透率突破性增长的时候,本土品牌只能以低端产品形象出现,并且降价空间非常有限,市场占比将很难维持。相反,外资品牌一方面可以理所当然的占据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低价策略打入中端市场,攫取更大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