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忽悠”抢市场 智能电视四大“坑爹”行为
今年以来,各个家电厂家纷纷推出智能电视新品,智能电视的各种功能也被企业宣传的天花乱坠,可以玩儿游戏上网、可以视频通话、购物还可以直接电视支付,可以说,似乎无所不能,但论起实用性,这些似乎还真是有太多的不靠谱。
●价格太高 和普通电视差价近千元
普通的电视一旦沾上智能,价格就水涨船高了。笔者留意到一款国产的32英寸LED电视3690元,而智能型售价4390元;同样,一台42英寸智能3D 电视 4990元,而普通的3D 只有4390元。带有智能功能的电视价格至少要高出600元到1000元,如果再和其他功能结合到一起,价格就会高出更多。
业内专家曾表示,从互联网电视到智能电视,都是电视厂家在炒作概念,借机变相涨价,从而间接提高电视机的利润。这位专家还指出,智能电视本身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但加上智能后,价格就加了近千元。
●功能太多 大部分不实用
笔者在卖场上曾经问过一位智能电视的促销员,智能电视可以做什么?这位促销员称,可以在线看大片、浏览网页、上网聊天、打游戏、看股票。当笔者询问做这些需要外接键盘吗?促销员拿出一个遥控器,边演示边称,这款智能电视上网需要用这个遥控器打字——遥控器类似于手机的键盘,利用9个数字键来拼写。
智能电视大部分功能不实用
用遥控器上的9个数字键来打字,这似乎有玩儿手机的感觉,只是屏幕没有在遥控器上。且不说遥控器打字不方便,通过电视屏幕聊天也是件累事,离得太近,显示屏太大,看起来不方便;离得太远,屏幕上的字很容易看不清楚。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上网冲浪,还是打游戏、看股票等等,这些功能在电脑上做得已经非常的完善,相信没有几个人会舍弃电脑,到电视上操作这些。据中国电子商会发布的《2010年智能电视消费者市场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称,未来一年内打算购买平板电视的消费者中,64%对智能电视有认知度,但打算购买的却只有17%,可见大多数消费者还处在观望的阶段。
●标准不统一 不同品牌难互联互通
笔者了解到,目前在家电卖场很多电视产品都打上了“智能”旗号。有追求健康护眼、节能环保的;有的主推上网冲浪、在线观看视频、玩游戏、唱K等功能的;有的搭配了操作系统,可以自由安装软件的;有的则实现三网接入、3C融合。
电视视频通话在不同品牌间或为摆设
目前各电视厂商争相推出自己的“智能”概念,所推出的智能电视功能却不尽相同,从说法来讲,有的直接打出“智能TV”,有的叫智能互联网电视,也有智能家庭娱乐解决方案、智能3D等等。虽然智能电视市场热火朝天,但相关标准和定义却严重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比如,TCL、长虹和海信电视都有视频对话功能,如果三方的技术接口不统一,就无法形成互通,而这样智能电视应用自然不会为消费者所接受。相反,若有了互通,应用开发范围自然更宽广,相应成熟的应用也会增加。在此过程中,消费者自然会接受智能电视,从而带动整个智能电视市场走入良性循环。当然,这些还需要标准来支撑。
●彩电企业诉苦:推智能电视实属被迫
一轮智能电视整机的推广热潮退去后,彩电企业又开始在应用平台上做文章,希望强大的功能能够吸引消费者,有企业甚至宣称“得应用者得天下”。不过最近有媒体曾报道,许多彩电厂商称推智能电视实属被迫。
彩电企业诉苦:推智能电视实属被迫
笔者通过一些业内人士了解到,当前,智能电视概念在彩电行业大行其道,彩电企业如果不推智能电视就意味着技术革新慢,所以每家企业都不得不跟进。
从近几年的电视发展我们可以看到,07、08年开始液晶电视取代CRT,到09年的LED电视逐渐替代LCD电视,再到去年的3D电视,以及如今的智能电视。无论是LED还是3D,无论是电视能否上网还是是否智能。这些概念只要一出现,任何一家电视厂商都只有宣称跟进,不能缺席,否则就会被冠以“落伍”的头衔。
曾经有彩电业的业内人士抱怨称,彩电企业就需要不断制造概念吸引消费者,倘若不炒作,不用概念吸引消费者,就会被说成只会打“价格战”。想想也是,如今的中国彩电业,价格、技术、渠道、售后优势皆无,离开了概念炒作,还能有什么优势?
●写在文后
电视是做什么用的?相信很多人对电视的定义是看的。眼下智能电视推出的一些功能,仅仅满足了消费者尝鲜的欲望,待真正买回家,这些功能就成了“鸡肋”,而且价格还比普通的电视贵,消费者买来做什么呢?如果说玩儿游戏上网,有几个人会舍弃电脑到电视上玩儿呢?
连续几年来,笔者发现,每年电视的主打的功能都不一样。去年借《阿凡达》,3D电视被热捧,可事实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