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民价格并非国产电视3D路上的独木桥
2010年,正当《阿凡达》带来的3D效应席卷全球电视界的时候,国产电视从互联网电视过渡到了智能电视,除了少数企业“紧跟潮流”推出几款3D电视外,整个国产电视企业对3D盛行表现的不痛不痒,无怪乎有业内相关评论家说,3D时代,国产电视似乎又要被外资比拼下去,至此,国产电视在押宝技术方面似乎与3D更加的相去甚远。而这一切,在2011年开始改变。
国产电视于2011年全面爆发,先后推出3D电视新品的国产品牌似乎在用自己的产品告诉这个行业:3D电视,我们也在行动。海信早在2月26号就开始了其3D电视的普及活动、长虹推出了3D电视新品、康佳也随即高调入局、创维更是大打亲民价,将3D电视的价格降到堪比2D,于是乎,3D电视一直以来关于贵族的争论就此停歇。
国产电视企业对于新品3D电视的风格定位很明确,那就是亲民,亲民首先从价格开始。
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3D电视都因为其价格过高而受到业内人士的质疑,这个问题也影响到了3D电视的快速普及。对于一个最终要流到终端市场的产品,过高的价格直接影响到了其在消费市场的表现,而3D电视也因为价格问题使得受关注度和购买力并没有统一,甚至是相差甚远。
所有的3D电视生产商显然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是国产电视行动的更快、更彻底。
创维不足5000元的3D电视引发的业内震动还没有平息,康佳3999元的3D电视便已现身,而同等价位的外资电视大多只是一款功能不够出色的中端液晶电视而已。国产3D电视的亲民价格似乎在告诉消费者: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而在外资电视3D电视价格并无多少起伏的情况下,国产3D电视的这种低价行为更容易引起中层消费者的关注,只是对于国产3D电视来说,没有最低价只有更低价的策略到底能走多远?
在国产电视频频推出低价3D电视的同时我们注意到,与外资3D电视打技术牌不同,大多数国产3D电视直接将重点放在了价格上,其它如技术升级、功能创新等一概不予赘述,这样一来,电视最为重要的技术似乎反而成为了价格的附属品,令人称奇。对于一些并不懂得技术、价格需求相对更多的消费者来说,这样的做法显得更为理智,避开技术不谈,只谈价格似乎也更易接近这部分消费者。仅仅从这个角度讲,国产3D电视的价格亲民行为很明智。
然而电视毕竟不是快消品,3D电视也不只是龙卷风,刮完了就迅速的成为过去。对于国产电视企业来说,怎样让自己在这场3D电视持久战中撑得更久走的更稳妥似乎才最重要,从这个角度讲,国产3D电视的亲民路线很容易让其陷入到尴尬的局面中。
首先是技术革新问题。据了解,目前国产电视推出的亲民价3D电视大都使用了偏振式3D技术。稍微了解3D的人都知道,偏振式和主动快门式谁更好的问题从3D电视出现就开始纠结,还不时的加入裸眼3D来搅局,裸眼3D在技术完全不成熟的情况下将争论主战场让给了偏振式和主动快门式,关于偏振式和主动快门式谁更好的旷日持久站就此展开。目前看来,主动快门式以技术占据优势,偏振式由于价格相对低廉也颇具威胁,二者各占一方互不相让。
国产电视大多在偏振式和主动快门式中选择了前者,最大的原因也在于其成本价格较低。有了较为便宜的技术支持,国产3D电视可以将电视的成本价一再压力,这样也能使其有足够的空间在价格上进行调控,不断的让3D电视产品价格变得亲民,但是这种做法毕只能能在短期内体现优势。目前多方面的相关数据都显示,主动快门式比偏振式更适合做3D电视,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主动快门式必将逐渐占据3D电视技术主战场,(事实上外资电视目前大多数都已经站在主动快门式的阵营中),如此一来,仅仅是价格便宜的偏振式3D电视还会保留多少市场份额?恐怕这是大多数企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其次,国产3D电视目前的价格大都算得上探底了。由于主动快门式目前并没有完全解决技术成本问题,因此价格相对较高,这在外资3D电视产品中有很明显的体现,而国产电视在这种消费环境下推出价格探底的3D电视,为以后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随着主动快门式技术逐渐成熟和市场逐渐普及,3D电视的价格势必也会有所下降,而目前价格已经探底的大部分国产3D电视在价格活动方面都已经没有了太大空间,如此一来,当3D电视市场价格普遍下调时,这些价格探底的国产3D电视就显得极为被动,并且不再具备优势。
在外资先行、国产奋起直追的3D电视之路上,国产电视从终端消费市场出发,首先从价格入手的做法无可厚非,并且在短期内可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对于国产电视未来发展的大环境来说,这种做法却喜忧参半,参照CRT时代的电视发展路线,对于国产3D电视来说,潜心研究技术似乎才是当下最需要做的事情,否则,在面板、芯片等核心技术大都牢牢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的情况下,仅仅凭借低价就想打开局面的做法显然有欠妥当,低价之路可以在短期内发挥一部分效应,但远远不是国产电视长期发展的正确做法,也许像长虹那样潜心研究等离子屏会是比较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