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在深圳重新展翅
深圳凤凰立体影像公司技术人员正在检测仪器
梳着小分头,胸前吊着个沉甸甸的双镜头相机,双手端着对焦取景,20多年前,行此举者必是时髦人士;到了傻瓜机当道的年代,框定拍摄对象,“咔嚓”一声完事,让手动调焦的技术活转眼过时;现如今,数码时代,动态取景、及时成像,不仅像素高,还省了胶卷钱。
操作照相机的动作,折射出光电技术的日新月异:从“手动”到“傻瓜”,再到“数码”,这三个发展阶段,使国产相机品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遍地开花到迅速淘汰出局的痛苦过程。
到目前为止,37家老牌国产相机厂“硕果仅存”的是总部位于江西上饶的凤凰品牌。作为“中国光学第一股”, 老“凤凰”虽品牌犹在,但主打产品已不是相机。半年前,“凤凰”突然宣布,与深圳掌网立体公司合作,成立深圳凤凰立体影像公司,意图将掌网公司自主研发的3D(立体成像)前沿技术,嫁接到“凤凰”品牌上,从而一举占领市场制高点,在3D时代重振昔日辉煌。
按照当初设想,深圳凤凰半年内推出新品,今年将生产13万台凤凰牌立体数码相机,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然而,7个多月过去了,“凤凰”一只也没有飞出来。
接连几日,本报记者前往探访,并多方求证,终揭开其中奥秘。
相机行内两只“国鸟”,独剩“凤凰”在飞
在南山区登良路一家豪华写字楼的8楼,记者见到了深圳市凤凰立体影像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华山。
作为江西凤凰派驻深圳的“特使”,他向本报记者坦言,按照计划,第一批凤凰牌立体相机应该上市了,可现在一台也没有推向市场,就是希望产品尽善尽美,并保证上市后的货源稳定。
李华山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江西凤凰公司工作,见证了“凤凰”主营业务从鼎盛到萎缩的历程。他说,凤凰兴盛时,有400多个销售人员,一度占领全国60的市场。而在凤凰之前,更牛的是上海的海鸥牌相机,曾一度要凭票供应。
到了1985年,随着进口相机的大举进入,技术落后、升级缓慢的民族品牌相机的冬天很快降临。这一年,堪称国产相机生死存亡的分水岭:已畅销了20年的海鸥DF120系列相机,出现严重滞销,至年底,所有生产线被迫全部关闭。到了1989年,国产相机厂家全面陷入困境。经过关停并转后,国内37家照相机制造厂,仅剩下“海鸥”和“凤凰”两只“国鸟”还在飞。
由于经受不住日本多家著名品牌的冲击,在数码技术领域,国产相机甚至连招架之功都没有,完败于洋品牌。随后,身边的唯一伙伴海鸥品牌也悄然退市,“凤凰”成了民族品牌的一棵独苗。
作为光电领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凤凰光学”曾多方寻求突破,转向光学加工、精密注塑、模具制造、表面装饰等工业制造领域,以此维持着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
据介绍,凤凰已经退出了数码相机领域,现主要生产光学镜头、快门以及零部件,为日本五六家当初的竞争对手做贴牌“打下手”。除此之外,凤凰每年向美国出口手动单反相机两三万台,但这属于市场补缺捡漏性质——因为日本的著名品牌早已停掉了过时的生产线。
异地联姻,是“强扭”还是“佳配”?
2010年11月,深圳高交会开幕前一天,江西凤凰集团与深圳掌网立体公司在深圳喜来登酒店“突然”宣布一则重大消息:两家企业在深圳结盟成立新公司,生产自主品牌3D数码相机。
江西凤凰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罗小勇信心十足地表示,“在2D时代,我们未能抓住机会,在3D时代我们再也不会坐失良机!”
深圳掌网立体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炜豪言,两家公司将共同投资设立凤凰立体公司,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其中凤凰光学以现金方式出资1020万元,占51%股权。双方的合作总投资额为8000余万元,将规模化推出全球首创的3D数码相机、摄像机和播放机等产品。
7个多月后,李炜向记者表示,与凤凰联姻,虽是经朋友“牵线”认识,但完全属于“自由恋爱”,并非“强扭”。是双方各取所需、各尽所长,掌网有一流的研发成果,凤凰有品牌优势,可谓强强联手,是遵从市场游戏规则的“佳配”。
李炜说,他们计划3个月完成研发,6个月内推出新品,一年内迅速向国内市场铺开。“现在看来,实现这个目标有点困难,要稍稍推后一点。原因是3D技术发展实在太快,一款新产品从样机到定型,要经过反复试验、不断注入最新成果,我们希望将产品修改到尽善尽美时推向市场。”
据介绍,深圳掌网立体公司“是国内首家将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制造相结合,并批量生产3D产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推迟上市,是因研发“烧钱”太多?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南山区的深圳动漫园。在7栋的一层楼内,记者看到一大群年轻人正在电脑前紧张忙碌着,在临窗的一个平台上,摆放着若干不知名的仪器和电路设备。“这是我们从事研发工作的一个局部,主要研发团队在另一栋楼内。因涉及到技术机密,一般不对外开放参观。”深圳掌网公司品牌建设负责人赵鹏向记者表达歉意。
在一间办公室内,记者见到了掌网立体的掌门人李炜。
提起技术研发,身兼中国立体视像(3D)产业联盟副会长的李炜说,3D技术研发,“烧钱”太厉害了。“最近的4年内,掌网公司已投入近4000万元的前期研发费用,85%的成本花在了研发上。”
据称,掌网公司拥有60多名专业研发队伍,在近3年时间里,已在国内外取得了近50项各类3D专利技术。在公司的一间陈列室,记者看到,各种专利证书几乎挂满一面墙。“照相机属于光、机、电一体化精密仪器,用于新产品实验的测试设备价格昂贵,少则数十万,多则上千万一台。”李炜承认,手头确实较紧,有些时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