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资讯>行业知识

航空工业虚拟现实机仿真技术发展过程探讨

文章来源:搜维尔[SouVR.com] 作者:Frank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7日 点击数: 字号:
使得模型就象航空产品上的一个功能部件一样,从仿真模型使我们可以从计算的角度深入认识和了解产品的一切一切,这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在航空产品全寿命周期中计算机仿真模型的建立、使用、评价、改进等工作,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达到提高产品效益(质量)的工作,就是产品仿真工作的核心。我们对产品的了解程度,从以下几个方面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使用和效益:

    从原有的产品技术重新组合,创造新的高效能装备,增加信心;

    缩短研制周期,减少试验,降低设计开发成本;

    加速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废品损失;

    提前进行产品使用保障培训;

    增加模拟训练,提高安全性,提高训练效益,减少失误,减少实装消耗;

    便于维修技术与理论研究,提高维修保障水平。

    没有计算机的过去,所有装备的模型都在文件中。所以没有该特性。目前任何复杂装备都是由

    根据以上分析,仿真技术已经融合到产品的全寿命周期的每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技术。是产品质量中不可缺少的属性之一。目前我们在仿真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 产品的全寿命阶段是由不同的组织完成的,而仿真模型是阶段性存在的。

    b 各组织拥有的产品的计算机仿真模型是相对封闭在组织内部的。

    c 各组织对仿真模型的建立和管理是独立的不规范的。

    d 各组织对仿真模型的建立和管理能力是有限的。

    f 仿真模型在产品全寿命周期作为知识产权所有全是模糊的没有经过确认的。

    g 仿真工作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资源的浪费。

    h 作为人类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仿真模型无法通过认识的环节进行持续的改进提高。

    基于以上问题,可以认为我们国家航空工业仿真模型的应用效益是十分低的,不可能达到大幅度提高产品效益的目的。无论各组织对计算机仿真模型的能力如何提高,都是没有效益的。所以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结合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对产品特别是大型飞机有关仿真模型相关的工作过程进行综合管理,通过模型能够重复使用来提高效益。

    仿真使用的模型应当是经过软件工程生产的容易理解和使用的标准化、模块化产品。例如概念模型。而不是自发的现用现设计的模型。该模型应当在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进行使用而不是象现在那样由各过程的参与者自行设计使用。产品在研制的初期就应当制定仿真模型的工作管理规划。

    仿真管理的内容是;在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支持下,进行仿真管理工作。工作包括合同及协作单位的仿真管理,制定全寿命周期虚拟资源的生成与使用规划,制定产品仿真设计计划,确定产品仿真关键系统,进行各过程的仿真计评审,建立仿真性效果分析与持续改进体系。

    收集运用仿真情报,进行仿真工程培训,制定仿真管理手册以行业标准。国家应当建立仿真保证体系,虚拟软件模块的国家认证机构及其制度。建立国家的虚拟软件模块数据交换中心。组织制定比较完整的仿真性标准体系。组织、鼓励学术研究和交流。出版有关书刊和杂志。

    5.2 学科建设

    虽然仿真技术已经深入到航空工业的所有环节,而且目前产品设计开发过程都是依靠计算机系统辅助完成的。系统仿真作为一级学科的申请却没有完成。因为该技术是最近10年发展最快的技术。技术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而大量人才的来源不可能依靠改行的途径。通过学校培养是最基本的途径。由于学科的限制,地方院校只能在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学科下属的自动控制技术中进行培养。而军队院校只能在军事装备学中进行培养。系统仿真是研究利用所有的学科的理论、计算机的技术和“相似”方法来研究客观事物运动发展过程的方法的学问。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所以应当拥有适合的学科地位。

    由于仿真技术在人类认识客观规律中的高效益,所以具有强劲的源动力。只是需要国家正确的引导。

 

共4页 您在第4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400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