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戴眼镜也能看!
2010年伊始,国人讨论《阿凡达》的频率已经超过了吃饭和天气。因为《阿凡达》,3D技术在2009年的寒冬彻底火了一把。“3D太逼真了,绝对的身临其境,电影中的子弹打过来你绝对会下意识的躲避!”——看过3D版《阿凡达》的人总是在这样津津乐道。
但是笔者今天告诉你的是“3D不仅只有阿凡达,立体生活其实很简单”。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CES消费电子展上,3D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核心关键词;从电视、显示器到投影机、MP4等显示设备已经全部推出了3D产品;2010年南非世界杯将实现3D转播;专门提供3D画面的电视台将于2010年正式开播;电影巨头梦工厂宣布2009年之后制作的动画片都是3D形式;支持3D的游戏已经数以百计;互联网上已经有了3D网页……
继高清之后,3D已经成为显示设备下一个重心。虽然无数读者对3D已经耳熟能详,但是3D究竟是什么,3D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需要为3D付出什么,3D技术有什么缺点呢?大部分的读者还有着这样的疑问。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一起对3D技术进行剥丝抽茧,对3D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
注:此次笔者讨论的主要是影像显示行业的3D技术,关于设计制作等行业3D技术则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D是英文Dimension(线度、维)的字头,3D便是指三维空间。相比普通的2D画面,3D更加立体逼真,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目前的3D技术可以分为裸眼式和眼镜式两种,裸眼式3D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工业商用显示方面(以后还将应用于手机等显示设备中);眼镜式3D技术则集中于消费级市场,此次世界上观看《阿凡达》采用的全部是眼镜式3D技术。如果细分的话,眼镜式3D技术可分为色差式、快门式和偏光式(也叫色分法、时分法、光分法)三种,而裸眼式3D技术可分为透镜阵列、屏障栅栏和指向光源三种,每种技术的原理和成像效果都有一定的差别。下面笔者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六种3D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眼镜式3D技术
色差式
色差式3D历史最为悠久,成像原理简单,实现成本低廉,但是3D画面效果也是最差的,需要配合色差式3D眼镜才能看到3D效果。色差式3D先由旋转的滤光轮分出光谱信息,使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进行画面滤光,使得一个图片能产生出两幅图像,人的每只眼睛都看见不同的图像。目前我们较为最常见的滤光片颜色通常是红/蓝,红/绿,或者红/青,目前采用这种技术的影院以及越来越少了。
优点:技术难度低,成本低廉
缺点:3D画质效果不是最好,画面边缘易偏色
快门式
快门式3D技术主要是通过提高画面的快速刷新率(至少要达到120Hz)来实现3D效果,属于主动式3D技术。当3D信号输入到显示设备(诸如显示器、投影机等)后,120Hz的图像便以帧序列的格式实现左右帧交替产生,通过红外发射器将这些帧信号传输出去,负责接收的3D眼镜在刷新同步实现左右眼观看对应的图像,并且保持与2D视像相同的帧数,观众的两只眼睛看到快速切换的不同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