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3D>产业机构>产业观察

从噱头到实用 3D电影新世纪的重生

文章来源:网络收集 作者:无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8日 点击数: 字号: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影院又再次受到了录像机和视频的冲击。电影制作商吸取了曾经的教训,认为当年的3D电影水准过低,内容低劣。他们重新制作 了一批3D电影,最知名的如《大白鲨》(Jaws)、《13号星期五》第三部、《鬼哭神嚎》(Amityville)等。3D热潮一度重现,但不难看 出,3D电影依然陷入恐怖片的沼泽地不能自拔,因为依然缺乏高质量的影片,它再次被冠以“短命而时髦”的名字,很快又销声匿迹了。

  除去当年这些格调不高的内容令人兴趣寡然之外,当时人们在观看3D电影时往往需要忍受痛苦的眼疲劳。专业机构指出,12%的人有视力缺陷,这意 味着他们不能正确处理从左右两方分别传递的图像。这会引发观看3D影像时的视觉不平衡,从而会感觉头痛等不适症状。在这12%的人群中,就包括著名电影演 员约翰尼·德普(JohnnyDepp)。

  

  进入新世纪以来,3D技术日臻完善,但3D电影依然寂寞地守在墙角,仅仅属于IMAX影院和作为一些重要场合的景观展示

  流行的发生就在转瞬之间,2009年成了关键性的分水岭。2009年初,美国NFL橄榄球总决赛 “超级碗”的中场广告是英特尔支持的3D百事饮料广告和梦工厂新片 《怪物大战外星人》预告片,百事还为此提前在全美各地免费发放了1.25亿副立体眼镜。2009年底,《阿凡达》无疑将其引向了高潮。对于电影从业者来 讲,这一天等得太久了。

  詹姆斯·卡梅隆毫无疑问是3D技术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当然,对于3D得以重现活力也功勋卓著。其实早在1996年,他就曾经导演了3D电影《跨 越时空的战斗》(BattleAcrossTime),2003年还参与了 《深渊幽灵》(GhostsoftheAbyss)的制作,这被认作是3D影像技术上的一大突破,因为它是首部完全使用现实摄影设备 (RealityCameraSystem)的影片。

  《Empire》杂志的编辑IanFreer谈论道,“和1950年代相比,《阿凡达》这类电影中的3D技术,就好比i-Pod对于留声机的革 命意义。当然,比技术本身更为重要的是技术的运用技巧”。毫无疑问,这一时刻的3D技术强调的是让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而非当年让人感到突兀或刻意的立体 特效镜头。

  自然不能忽略导演本身的能量。IanFreer还提到,“卡梅隆这样的导演能够体会应该如何将3D运用为讲故事的工具,他不会像上世纪50年代 科幻式的随意嵌入,或是80年代恐怖电影的那种玩法。他会非常老练地运用这一手法,让其真正营造出一个从未有过的身临其境的体验”。

  《阿凡达》后的3D依然处境微妙,尽管人们欣赏到了一些不错的作品,如《爱丽丝漫游仙境》和《驯龙记》展示出这项技术更丰富的层面。但还有些不 那么令人满意的作品,《泰坦之战》就证明了后期将2D转化为3D的巨大风险——它缺少真正3D带来的体验,一些人走出影院之后议论道,并不认为自己是看了 一部3D电影。著名导演提姆·波顿也坦言,“肯定会出现相当多糟糕的3D电影,好莱坞会榨干每一个成功技巧,在这里就是这种逻辑……最好的方式是你将它看 作一个技术工具,而非一种无所不能的武器”。

  

  对于家庭娱乐设备的崛起,电影制片商的态度一直左右为难。电影行业长期陷入低迷,能维持已属不错。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越来越少将时间花在户外,也不难理解家庭娱乐设备在与电影院的战斗中占据了上风。新世纪以来,影院恐慌于不断下降的票房收入。

  在这场争夺注意力的战斗中,电影院的对手们包括DVD、蓝光碟片、家庭影院系统、环绕立体声扬声器、互联网和视频游戏。这个名单中的一些角色近 年来发展势头很猛,出色的销售业绩足以为证。除了视频游戏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和增长之外,互联网也给予了接触这些平台更简易的渠道。对传统电影院来讲,除 了感受所谓“看电影”的气氛之外,和这些更经济、更便利的家庭娱乐手段相比,似乎显得势单力薄。正在这个时候,3D卷土重来。

  卡梅隆也指出,“人们现在都投身越来越小的设备,在iPhone上看电影,如果电影制作商不拿出什么杀手锏来重塑人们的热情,无法令他们乐意重 新走进影院”。电影制作商决定重塑3D影像,前提是技术在此有了极大改观,迪斯尼工作室、梦工厂和众多电影制作商都在此拥有着勃勃雄心。

  在这波

共3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66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