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3D>新闻娱乐>行业新闻

3D宣传手段 3D电影能否卖座

文章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31日 点击数: 字号:

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用12亿人民币的票房在中国开拓了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3D电影市场之后,3D电影就成为今年业界的焦点,中国电影人也纷纷摩拳擦掌披挂上阵。一批电影公司纷纷宣布计划开拍华语3D片,如《堂吉诃德》《摇滚藏獒》《大闹天宫》……2010年确定上映或筹拍的华语3D电影预计有15部之多,动画片、武侠片、灾难片一拥而上。吴宇森、徐克、冯小刚等名导也纷纷涉足3D电影,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作为本土第一部IMAX影片已经上映,《风云2》的导演彭氏兄弟将要拍3D版的恐怖片《孩童之眼》,奥斯卡得主、著名摄像师鲍德熹则打算拍3D版的《白蛇传》,王晶宣布将拍摄喜剧3D电影《笑王之王》,吴宇森也称正在筹备一部科幻题材的3D电影。据业内预计,5年内,中国的3D电影将与传统电影平分天下。3D电影扎堆,3D技术被当成了票房灵药,这不禁让人疑惑,是否有3D就会卖座?

其实,在《阿凡达》以高姿态领跑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榜的同时,中国本土的3D电影却基本无人问津——《乐火男孩》《齐天大圣前传》和《麋鹿王》等纷纷上了3D,但是票房分别是250万、450万和210万。今年春节,想乘着《阿凡达》的热气赶脚的国产3D功夫片《苏乞儿》凭片中18分钟的3D制作想开启中国3D电影的改革,却被大多数观众评价为“画蛇添足”。

历史也同样有着前车之鉴。1952年11月,电影史上公认的第一部3D故事片《非洲历险记》开启了3D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轰动的效应给寂寞的电影业带来众多跟风者。从1952年到1955年,以美国为主,先后有50多部3D影片发行。然而这股热潮似乎来得太早,卖方市场很快变成了买方市场。大多数3D电影项目在匆忙中上阵,盲目逐利的制片商拼命压缩电影制作周期,题材也局限在恐怖、惊悚类,最终导致了大量粗制滥造、品位低俗的3D电影充斥电影市场,一次又一次败坏着观众的胃口。这一状况持续到了1955年,随着《怪物复仇记》的下档,好莱坞50年代的“3D电影泡沫”宣告破灭。

冷静一下头脑,我们就会看到《阿凡达》全球24亿美元票房的背后是前后制作经历14年,集合了世界上最优秀的30多个视觉团队,5亿美元的制作成本,这样的投入别说在中国,就算在美国,5年也少有一部这样的超级大片。但卡梅隆仍公开表示,希望在10分钟到15分钟之内让观众忘记自己在看3D电影,享受的只是故事本身。

为《阿凡达》制作3D效果的特技师查克也指出,3D技术不是烂片的救命稻草,技术和故事是不能分离的,“你没有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我不认为靠3D技术就能把影片变得更好。有一个好故事,又是3D,就会有很多观众愿意看。退一步说,有一个好故事,就算只是2D技术,观众也会买账。很多法国电影目前对3D技术依然很不热衷,就是因为,一个小故事、小的戏剧场景、小的情思构成的电影,没有必要拍成3D”。其实,别的国家也都纷纷看到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73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