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相机从概念到现实 普及面临诸多障碍
多年来,图像的记录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如今影像界迎来了又一次新的变革:从2D到3D。尽管当前刚刚发展起来的3D数码相机还面临着诸多的障碍,但不可否认的是3D数码相机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并且将高速发展。
3D数码相机从概念到现实
在2008年的PHOTOKINA上,富士发布了包括3D数码相机、3D数码相框和3D冲印系统在内的3D数码影像系统。仅仅不到一年后,2009年7月富士正式发布了已经量产的3D数码影像系统,其中富士W1 3D相机成为数码影像界首款量产的民用3D数码相机。
富士开发的首款3D相机W1
富士的3D数码相机W1依靠的是“FinePix REAL 3D镜头系统”,采用两枚镜头和两块CCD感光元件。除了可以通过双镜头系统拍摄、合成3D静态照片之外,富士W1还可以记录3D视频。富士W1不但可以将影像以3D的形式保存下来,通过相机上的显示屏或配套的数码相框、冲印系统均可裸眼体会3D影像的效果。
2010年年初,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数码相机产品事业长青山国雄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从2009年9月到2010年2月,富士3D数码相机的全球销量约为10万台,最大的市场是日本。无论如何,相对于多家厂商拼抢的3D电视、3D笔记本电脑等市场而言,3D数码相机在上市之初短时间内获得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
不仅仅是富士,索尼、佳能、三星等数码相机厂商也不会对3D影像这块新蓝海置之不理。2010年索尼在3D电视、3D数码摄像机等领域逐一发力的同时,在数码相机领域也有不小的动作。
索尼在2010年杀入了单电相机领域,推出了兼顾轻薄机身和APS-C传感器的NEX-5C/3C两款“微单”相机。而其中NEX-5C在升级固件之后就可以拍摄3D全景图片。
< P>
索尼一向在全景扫描领域较为擅长,而此次结合3D和全景扫描,可以看作是索尼对自身技术的一项提升。同常规拍摄全景图片类似,手持相机扫描拍摄。随后可通过索尼等品牌的3D电视观看拍摄下的3D影像。
随后在2010年7月索尼发布的秋季新品中有两款卡片数码相机也将3D全景扫描纳入其中。分别是W系列的Cyber-shot WX5和T系列的Cyber-shot DSC-TX9。索尼此举大有将3D拍摄作为标准配置的势头,配合其在3D电视、3D数码摄像机等全领域的3D产业投入,索尼在2010年对3D产业可说是下了重注。
除了已经推出产品的两家之外,还有一些厂商已经推出了概念机、样机或已经申报了相关专利。
3D相机普及面临诸多阻碍
事实上,上世纪中期美国就曾推出过胶片3D相机,此后3D相机也陆陆续续的被摆上桌面过几次。但碍于胶片时代的高成本和技术局限性,3D始终未能在影像界掀起大的波澜。进入数码时代之后,摄影的成本大幅降低,相机的普及率也逐年增高。
相对胶片时代而言,3D数码相机的发展土壤要肥沃的多,3D数码相机也无疑能够成为影像界的未来发展方向。但是就现在而言,刚刚发展起来的3D数码相机还是面临着诸多障碍:
显示设备的局限性
数码相机时代最方便的就是只需有一台相机、一部电脑,就可以在大屏幕上观看自己拍摄的照片,还可以很方便的保存和传播。而3D数码相机目前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观看3D照片的设备太局限。
目前3D电视、3D显示器等都还处在“眼镜时代”,观看3D影像必须要佩戴配合技术的3D眼镜。刚刚发展起来的3D电视、3D显示器等显示设备领域都有一个特点:产品价格高昂,并且3D内容资源贫乏。人们就算买得起几千元的3D相机,也未必会为了观看自己拍摄的3D图像而去购买近两万元的3D电视,或是购买3D显示器和眼镜等搭建PC 3D平台。
观看3D全景图片需要3D电视和3D眼镜
尽管目前索尼、富士已经推出的3D相机价格并算不得天价,但是想要购置一套3D影像系统还是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目前看来,类似富士 W1这种以3D拍摄为主要卖点的3D相机还是不具备大规模普及的意义。而索尼更多的是将3D全景扫描作为相机的附加功能,ZDC认为在市场培育初期这种方式更加适合产业的发展特点。
产品宣传方面的局限性
中国有句老话叫“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几乎一切广告都是尽可能的通过视觉令消费者认可其产品的价值。而3D数码相机甚至整个3D产业的推广都面临着这样的窘境:除非现场拿着产品体验,否则很难通过视觉在电视、平面广告上了解3D数码相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