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3D转换技术 几家欢喜几家愁
据说《阿凡达》采用的技术是从10家公司中挑选出来的,实际情况如何?另外,(因《爱丽丝梦游仙境》等采用其2D-3D转换技术而知名的)美国In-Three公司等基本以Roto方式制作,采用数百人的人海战术,Stereo D的技术情况如何?
泉邦昭:准确来说,《阿凡达》候补的对象有4~5家公司。我们公司有6名人员参与了《阿凡达》的制作,名字也写入了《阿凡达》的字幕。尽管我开发的VDX自主软件也需要Roto,但能以半自动方式进行转换和调整,因此使交货期(比以往)大幅缩短。不过,《阿凡达》只有几个镜头采用了我们公司的2D-3D转换技术。
另外,最新作品《最后的气宗3D》采用我们的技术将整个影片从2D转换成了3D。沙马兰导演以讲究而知名,需要及时满足导演的要求,我们采用独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创下了50人6周内完成整部影片转换工作的惊人纪录。恐怕这是公映影片中高质量3D转换的全球最快速度。
有关质量控制的详细内容,我会在6月29日发表演讲时介绍。
您认为今后3D相机与2D-3D转换技术中的哪一个会成为3D影像制作的主流?比如,是否会形成实时影像采用3D相机、其他影像采用2D-3D转换技术的格局?
泉邦昭:实时影像当然需要用3D相机拍摄。实时的2D-3D转换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当质量水平有限。不过,不考虑实时影像的时候,3D相机还存在光学失真及各种限制,比如,无法以灵活的角度拍摄,视差调整比较困难,左右影像错位等限制,应根据立体感、成本、影像的目的及观赏环境,来决定采用哪种制作技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今后,2D-3D转换技术会获得飞跃发展,与在原理上控制就比较困难的3D相机拍摄相比,2D-3D转换技术可进行自由的视差调整、可制作清晰安全的3D影像,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