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名人录

孙绍振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3日 点击数: 字号:


基本资料

简介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36   民 族: 汉族

生平

  祖籍福建长乐,先后就读于青浦朱家角珠溪一中心,青浦城厢二中心。1952年毕业于青浦初级中学,1960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北大任助教。由于“反右”时期坚持为“右派”辩护之旧帐,1961年被重新分配到福建华侨大学中文系。20世纪90年代先后在德国特里尔大学进修,美国南俄勒冈大学英文系讲学,香港岭南学院客座研究员并为翻译系讲课。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山海情》(合作),散文集《面对陌生人》,论文集《美的结构》、《孙绍振如是说》、《文学创作论》、《孙绍振默文集》(三卷)、《论变异》等。《文学创作论》获福建省10年优秀成果奖、台湾祁枫文学奖、全国写作学会一等奖,《美的结构》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个人小传

概述

  1936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华侨大学中文系任教,1973年奉调至福建师范大学。现为福建师大中文系教授,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论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副会长。

八十年初

  孙氏曾致力于诗歌创作,曾有诗集出版,八十年初卷入朦胧诗大辩论,其《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从1981年在《诗刊》刊出以后,引起广泛的批判,1983年又与谢冕之《在新的崛起面前》、徐敬亚之《崛起的诗群》遭到批判。但是日后的实践证明:孙氏的这一论文已成为当代新诗发展史的重要文献。到九十年代中期,已经为一系列当代文学史所肯定,其手稿为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自1981年以后,孙氏集中力量从事文艺理论之研究。有专著《文学创作论》、《论变异》、《美的结构》、《当代文学的艺术探险》、《审美价值结构和情感逻辑》、《怎样写小说》、《孙绍振如是说》、《你会幽默吗?》、《挑剔文坛》、《直谏中学语文教学》等等。孙氏的所有学术以其独创之真善美三维错位、及形象之三维结构之理论为基础,自成系统。

九十年代中期

  九十年代中期,孙氏将三维错位学说,引入幽默理论之研究。故其《幽默答辩五十法》出版之后,在内地和港台均甚畅销。中央电视台曾邀其作《幽默漫谈》讲座二十集。在1997年出版之《幽默逻辑探秘》中,提出了幽默的二重错位逻辑学说,其幽默理论不满足于转述西方经典,《在幽默学全书》中,更着重于将理论的独创性与操作的可行性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上更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还有幽默与雄辩、诡辩、吹牛、抒情、滑稽等相邻范畴的辨析,完成了他以错位为核心范畴的的理论体系的建构。

近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年来孙氏又从事于幽默散文创作,近年出版集《面对陌生人》《美女危险论》(北京知识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两个版本不同)《灵魂的喜剧》、《孙绍振幽默文集》(三卷)。其幽默风格为其幽默理论的艺术实践。


研究成果

  《文学创作论》、《论变异》、《美的结构》、《当代文学的艺术探险》、《审美价值结构和情感逻辑》、《怎样写小说》、《孙绍振如是说》、《你会幽默吗?》、《挑剔文坛》、《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幽默答辩五十法》《幽默逻辑探秘》 《在幽默学全书》《美女危险论》(北京知识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两个版本不同)


代表作品

  《面对陌生人》《灵魂的喜剧》、《孙绍振幽默文集》(三卷)。


部分著作

一、论文

  论台港大陆散文中之软幽默和硬幽默《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第6期)   宏观的理论建构和微观分析《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2期)   真善美的错位《名著欣赏》(1998年第1期)   宋江的悲剧和审美价值《名著欣赏》(1998年第3期)   理性因果和审美因果《名著欣赏》(1998年第4期)   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距离《名著欣赏》(1999年第1期)   把人物打入第二环境《名著欣赏》(1999年第4期)   抒情和幽默的统一《文艺报》(1998年9月8日)   智性和幽默的统一———学者散文的出路之一《文艺报》(1999年7月21日)   西方文论的引进和我国文学经典的解读( 17000千字)《文学评论》(1999年第五期)   (《新华文摘》2000年第2期论点摘录500字)   我的桥和我的墙———从康德到拉康(8000字)《山花》(2000年第1期)   当代学者散文的出路(5000字)《文艺报》(2000年5月2日第2版)   南帆:迟到的现代派散文(20000字)《福建论坛》(2000第2期)   审智散文的审美突破 (20000字)《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第3期)   人物的心理结构分析问题(7000字)《龙岩师专学报》(1999年第4期)   从西方议论独白到中西议论对话 (12000字)《文学评论》(2001年第1期)   (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2001年第4期)   余秋雨———从审美到审智的断桥(21000字)《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第6期)   (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卷》(2001年第2期)   质疑英国全国分级统考体制 (10000字)《东方文化》(2000年第5期)   新编中学语文课本批判 (18000)《粤海风》(2001年第2期)   超现实的第二环境和心理氛围(10500字)《名作欣赏》(2000年第6期)   审智散文———迟到的散文流派(6000字)《福建文学》(2001年第4期)   课程标准———基础教育的宪法(5000字)《素质教育博览》(2001年第5期)   改革目标与编写者素质的反差 (6000字)《明日教育论坛》(2001年第1期)   迟到的现代派散文(7000字)《南方文坛》(2001年第3期)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忧思 ( 上 ) (5000字)《福建教育》(2001年第第3期)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忧思 ( 下 )(8000字)《福建教育》(2001年第4期)   《伪问题和谬答案》(4200字)《海峡都市报》(2001年7月22日)   《高考试卷的阅读问题》 (4200字)《海峡都市报》(2001年7月14日)   《关于上课学生打瞌睡问题》(2500字)《海峡都市报》(2001年5月27日)   论新诗第一个十年的流派畸变(20000字)《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3期)   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互相渗透(2000字)《东南学术》(2002年第3期)   中国早期新诗的象征派———从闻一多到戴望舒(9000字)《福建论坛》(2001年第5期)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卷》转载)   五四新诗:胡适与胡先骕(12000字)《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卷》转载)   标准答案还是荒谬答案(5000字)《中华读书报》(2001年12月12日)   质疑全国高考试卷及评价体系(上、下)(10000字)《师道》(广东教育厅主办)(2002年第1、2期)   赤壁之战的魄力的奥秘(7000字)《名作欣赏》(2002年第1期)   微观分析理论独创和教条主义(7000字)《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第5期)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01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