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姓名:李吉均
出生年月:1933年10月
籍贯:四川省彭县
职称职位: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士,
教育履历: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
主要研究方向:冰川学、地貌学与第四纪研究
工作履历:现为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曾任兰州大学地理系系主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
简介
李吉均先生长期从事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的科学研究工作,在青藏高原隆起过程、黄河起源、现代冰川与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
李吉均 院士
、黄土地层和第四纪环境演变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并取得重要突破。1958年,中科院组织中国第一支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刚从兰大读研毕业的他便成为第一批成员,并率领一个小分队承担黑河上游现代冰川的考察工作,这也是他踏遍千山探究冰川的开始。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他和他的队友们穿着厚重笨拙的老式棉袄,顶着冰川道路上的刺骨寒风,艰难穿行,足迹遍及青藏高原与横断山区的每个角落。随后,他主编的《西藏冰川》和《横断山冰川》两部专著曾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他的《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等多篇论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李吉均院士说“科学研究有快乐也有挑战”。
除了科学研究,李吉均院士还一直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1958年兰大毕业以后,他留校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在
教学上,他精益求精,野外实习一丝不苟。他不顾体弱,多次带学生野外实习。高原戈壁的环境十分恶劣,他却毫不在意。许多学生在他的影响下,献身于环境保护、环境变化、自然环境过程研究领域。在从事
教学的四十多年里,他为国家造就了大批人才,其中,他的学生秦大河曾横穿南极大陆。他曾担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地理科学系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跃升为中国高校知名院系,2001年自然地理学荣获国家重点学科第一名。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这里挂牌。国家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兰州大学共六名,而地理学系独占三人。1987年,他获得甘肃省教育厅颁发的“甘肃省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奖”;1988年,获得甘肃省委颁发的甘肃省“园丁奖”。李院士说:“地理系日渐发展,学生日趋成熟,这是比个人成功更值得高兴的事情。”
李吉均院士非常关注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积极推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早在1992年,他就以科学家的敏锐眼光认识到西部开发的迫切性,先期开展相关学科的基础性研究,向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在社会活动中,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宣讲环境保护的知识,向社会普及环保意识。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中国的环境状况始终是他最关心的议题,体现了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1]。
人生经历
李吉均,男,汉族,1933且10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彭州市人,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1958年兰州大学地理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1984年被聘为兰州大学教授,1995年至今担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及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1999年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曾任八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现代冰川、第四纪古冰川及青藏高原隆生及其在东亚和全球环境变化中的影响的研究,对黄河起源、黄土形成及中国东部卢山古冰川问题有独到见解。著有《西藏冰川》、《横断山冰川》、《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等著作,主要文章有《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探讨》(1979年),《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1998年)等。曾获得竺可祯野外科学工作奖(1984年),中科院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7)及国家科委、国家教委等多项奖项,担任过甘肃省人大代表(1988-1992年)、现任甘肃省政协常委。
学术成就
李吉均院士长期从事中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研究和
教学工作,特别是有区域特色的青藏高原冰川、冻土、地貌演化、高原隆升及其对中国自然环境形成的影响研究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对中国干旱环境的形成演化有独到见解。他的主要学术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提出了青藏高原的上升阶段与幅度和形式问题
在国内外首次系统全面提出了青藏高原的上升阶段、幅度和形式问题。1979年即指出高原第四纪期间整体断块加速上升了3500-4000m,在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后又指出青藏高原分别在距今360、240、160万年前发生强烈运动。认为约240万年前,高原海拔超过2000m,导致了现代意义的东亚季风,黄河中游地区大量堆积黄土,形成著名的黄土高原。指出黄河是青藏高原隆起的产物。随着高原间歇上升,黄河产生溯源侵蚀和相应下切;指出兰州段黄河和金沙江都是在距今160万年后贯通的,形成于1.6、1.5、1.2、0.6、0.15百万年前的黄河上游多级阶地是高原隆起阶段性的反映。黄河兰州以上各段的年龄逐渐变新,分别与兰州的特定阶地对应。与施雅风先生主编《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
对西藏现代和第四纪冰川进行了系统研究
特别对季风海洋性冰川有新见解,主编《西藏冰川》、《横断山冰川》。首次指出庐山存在大量湿热地貌遗迹和部分寒冻与泥石流地貌系统,替代冰川成因解释,大体澄清了困惑中国地学界半个世纪的古冰川之争。
研究兰州地区黄土地层
并把黄土与青藏高原隆起联系起来。指出兰州黄土比洛川黄土年轻许多,沉积速率是洛川黄土的4-5倍。首次将临夏北塬黄土记录与南极冰芯氧同位素曲线进行对比,重建了与冰芯记录相比拟的15万年来的环境变迁。提出了“季风三角”的概念,阐明了第四纪时期中国北方存在着两种环境变迁的模式,即季风区模式与西风区模式,对中国北方第四纪环境变迁的研究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论著论文
英文论文
LiJJ;XieSY;KuangMS.GeomorphicevolutionoftheYangtzeGorgesandthetimeoftheirformation.GEOMORPHOLOGY2001,41(2-3):125-135
LiJJ;FangXM.UpliftoftheTibetanPlateauandenvironmentalchanges.CHINESESCIENCEBULLETIN1999,44(23):2117-2124.
LiJJ;FangXM;VanderVooR;etal.LateCenozoicmagnetostratigraphy(11-0Ma)oftheDongshandingandWangjiash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