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
给你看。”这关系到最高决策问题,既然没有要自己表态,叶飞就一句话也没说。
第二天,继续开会。毛泽东决心已下,没有理睬林彪的建议。毛泽东对叶飞说: “那好,照你们的计划打。”炮击金门,叶飞是在北戴河指挥的,也可以说是毛泽东直接在指挥。前线则由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张翼翔、副政委刘培善代叶飞指挥。8月23日炮击开始。一个小时内密集发射了几万发炮弹,有人评论说“与攻击柏林的炮火差不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金门炮战中, 为是否以空军袭击金门,叶飞与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之间还有不同看法,最后毛泽东支持了叶飞的意见。8月底,韩先楚陪同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炮兵司令员陈锡联到达厦门视察。韩先楚到厦门以后,就向已由北戴河回到厦门前线的叶飞提出使用空军轰炸金门。叶飞考虑到毛泽东并没有即行登陆解放金门的指示,炮击金门的作战方案并没有涉及使用空军轰炸的必要,特别是如果要空军轰炸金门,不但要使用轰炸机,还要使用战斗机掩护,这样的空军编队在金门上空作战,就很难避免同美国空军冲突。叶飞这时已经意识到毛泽东的意图,力求避免同美军发生直接冲突 ,所以不同意韩先楚使用空军轰炸金门的意见。但既然韩先楚已提出建议,为了尊重他,叶飞就建议他们两人的意见报告军委和毛泽东。韩先楚也同意。第二天王尚荣打电话给叶飞,说:“电报收到了,送给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叶飞把五尚荣回答的电话记录拿给韩先楚看,他看后也就不再说什么好。
9月7日,美舰为蒋舰护航,把蒋舰和运输船只夹在中间,美舰和蒋舰相距仅二海里,由台湾向金门开来,运关粮食和燃料等补给品。叶飞感到情况复杂化了,美军已经卷入,是否打美蒋海军联合编队,事关重大 ,不是前线指挥员有权可以作出决定的,只能由中央、最高统帅毛主席才能作出决定。叶飞立即请示毛泽东。毛泽东回答:照打不误。叶飞又请示:是不是连美舰一起打?毛泽东回答: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并且交代要等美蒋联合编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才打,要叶飞第一小时报告一次美蒋联合编队的位置、编队队形、航行情况 ,到达金门料罗湾时,要等北京的命令才能开火。为了准确执行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命令,叶飞又请示:我们不打美舰、不打美舰的命令,叶飞又请示:我们不打美舰,但如果 美舰向我开火,我们是否还击?毛泽东明确回答:没有命令不准还击。命令是由总参作战部长王尚荣以直达军用专线电话向叶飞转达的。
叶飞接到这个电话,极为吃惊,恐怕电话传达命令不准确,铸成大错,于是再问王尚荣:“如果美舰向我开火,我是不是也不还击?”回答是毛主席命令不准还击,清清楚楚。叶飞表示:“明白了,我严格按照毛主席的命令执行。”
为准确执行毛泽东的命令,叶飞就亲自向各炮兵群下达命令:“待美蒋联合编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北京下了命令后才开炮;各炮群只打蒋舰,不准打美舰;如美舰向我开火,我不予还击!”各炮群接到叶飞这个命令,都吃惊了,纷纷追问。叶飞又把毛泽东的命令再复述一次,并问各炮群是否都听清楚了,明白了?各炮群回答听清楚了,明白了,按毛主席的命令严格执行。
9月7日中午12时整,美蒋海军联合编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叶飞立即报告北京,毛泽东下令开火。全线所有炮群立即以突 然的密集火力攻击蒋舰及其运输船只。美舰不敢还击,丢下蒋舰及运输船只于不顾,立即掉头向台湾方向仓皇逃去。
叶飞在前线指挥所里用望远镜看到美舰在我猛烈炮火之下溜走的情形时,大感意外。直到后来叶飞才明白原来毛主席命令对美舰蒋舰区别对待的深远含义,即试探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究竟有多大,美军在台湾海峡的介入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绞索”政策。金门炮战是毛泽东 亲自指挥下进行的,但它也是叶飞军事生涯中最璀璨的一笔。
(19222—)江苏无锡人。擅长版画、儿童美术。1949年后历任团中央出版委员会美术编辑、创作干部,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审。作品有招贴画《向太阳》,插图《好好先生》、《狐狸列娜的故事》等。
男,1926年9月生,广东梅县人。副编审。毕业于广州南方大学、广州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现任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编审。主要业绩:1950年8月毕业于广州南方大学后,从事广东省的土地改革工作,先后参加兴宁、丰顺、梅县、平远四县土地改革的全过程,1952年起担任工作组长。1954~1958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本科后,在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专门从事湖南地方史志的编纂研究工作,是湖南新编地方志的创始人之一。参加编纂《湖南省志》5部,计430万字,即《湖南近百年大事纪述》(以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新体例成书,资料详实,得到全国史学界的好评)、《湖南省科学技术志》(获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南省地理志》和《湖南省文物志》(获湖南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南省医药卫生志》(获湖南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参加其他书籍的撰稿或撰稿兼编辑共59万字,有《湖南地方志》(刊物)、《湖南年鉴》(1985年)、《湖南省情》、《编辑常用资料手册》、《方志编纂手册》、《文秘、宣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