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全称:中国信息大学
简称:信大
英文:China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成立时间:1993年
创办单位:国家信息中心
校名题写:邹家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
学校地址:北京市 房山区 中国信息大学
学校邮编:102433
毕业证书:中国信息大学结业证书、实习合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符合要求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学位。
中国信息大学由国家信息中心创办于 1993 年,学校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校园规划面积1000余亩,第一期工程已建成建筑面积 100000 余平方米 。学校现有信息工程、传媒艺术、国际交流、经济管理 4 个学院, 36个主干专业。
【办学宗旨】
服务多元化信息社会
面向大众化高等教育
把握全球化发展机遇
培养复合型适用人才
【学校领导】
余晓芒
高级工程师,中国信息大学校长,董事长。中国联通集团前副总裁。现任中国联通集团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社网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是中国通讯及互联网行业德高望重的资深专家。
【历任校长】
杜链
杜链,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亚洲PKI(公共安全密钥)论坛副主席,中国PKI论坛主席。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现任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曾先后主持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研制,任方案组总负责人;主持“国家政务外网”总体方案的研制,国家发展改革委“纵向网”工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绿网”工程的方案研制和实施组织,参与我国电子政务工程方案,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的研制工作。为中国信息大学第一任校长。
王学珍
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历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组织部部长、党委副书记
中国信息大学校长
、教务长、副校长、党委书记,是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1926年8月生,浙江龙游人。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学历。北京大学教授,研究员。1947年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并参加中国民主青年同盟,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党支部和文法学院党支部支部委员、支部副书记,北京大学学生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党总支部(后改为党委)委员,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1950年3月任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校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1953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教务处主任秘书。1956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教务处副处长、处长,校副教务长兼社会科学处处长,代理教务长。1966年-1972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下放江西“五七”干校、北京大学大兴分校劳动。1972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改组工作。1978年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部长,校教务长、校党委常委、副校长。1984年3月-1990年11月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1991年1月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校史党史研究室主任、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第8届全国政协委员。第12、13届中央候补委员。长期从事高等学校的领导管理工作。
中国信息大学董事长
余晓芒
中国联通前副总裁。现任中国联通集团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社网盟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现任中国信息大学校长。
【学校概况】
中国信息大学由国家信息中心创办于 1983 年,学校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校园规划面积 300 余亩,第一期工程已建成建筑面积 100982.24平方米 。学校现有信息工程、传媒艺术、国际交流、经济管理 4 个学院,36个主干专业。
学校以 “ 服务多元化信息社会、面向大众化高等教育、把握全球化发展机遇、培养复合型适用人才 ” 为办学定位,先后被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指定为认证培训合作院校,被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与考试中心指定为“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合作单位,成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能力培训试验基地”,成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信息化理事单位”。
学校致力于培养人文素养深厚、专业特长突出,具有充分的信息化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复合型适用人才。经过精心安排的人文类、
计算机类、外语类课程是全校必修课,旨在提高每个学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和具有行业普适性的竞争能力。学校力争使所有专业大多数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和
计算机应用能力。
学校实行 选课制, 开设信息类、外语类、财经类、管理类、艺术类、传媒类、工程类等近 500 门课程供学生选学。 学生入学后按全校通识课、门类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顺序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愿望的课程和自己信任的教师。全部课程中,通识类课程约占 40% ,专业类课程约占 40% ,任选类课程约占 20% 。这种课程结构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具有长远发展潜力和多样化发展前景的现代人才。
学校提倡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的兴趣,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学习的习惯。学校要求学生养成广泛阅读和主动思考的习惯,积极参加课业讨论,力争通过在校学习,显著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长时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以适应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和知识领域日益扩展的特点,并在各自的职业活动中有所创新、有所作为。
学校在第三学年初即安排学生进入完成毕业作品(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
教学环节,并为每一位学生分配指导教师进行为期两年的持续辅导。通过完成毕业作品引导学生选学相关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就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学校建立以学生满意度为基础的全方位的任课教师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到课率、学生网上评分、专家评价,对教师的任课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并以此决定教师的收入和职称评定,从而有效地提高
教学质量,建立起一支 年富力强、结构合理、敬业勤勉的教师队伍。利用首都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从北京其他著名高校、企业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
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来校任教,同时聘请包括教育部课程指导委员会成员在内的专家学者担任顾问,为学校建设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