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技术助力教育信息化及应用型人才培养
2009全国3D大赛现场总决赛
近年来,3D技术的应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日前热播的几部科幻电影《阿凡达》和《2012》向人们展示的3D技术的魅力,掀起了新一轮的3D热潮,也引起人们好奇的追问:为什么中国拍不出如此精彩的电影?同样我们也追问,3D技术对于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中国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究竟有怎样的促进作用呢?
事实上除了文化影视等领域,3D技术在制造业,尤其是设计制造环节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各国争夺行业制高点的竞争焦点。中国的制造业和文化娱乐产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3D人才,同时3D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的发展以及高素质应用型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应用3D技术
促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培养
有专家指出,3D技术人才是我国信息化人才中重要的专业组成部分。同时,我国并不缺高端科研人员的创新,也不缺一线操作工人,需要大量介于高端科研人员与一线操作人员之间的、能将创新概念转化为实际成果的中间层应用型3D技术人才。据了解,目前国内外企业对三维人才的需求很大。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三维数字化技术认证培训管理办公室主任鲁君尚表示,目前我国制造行业对3D应用人才需求缺口约为800万。另外包括电影、动漫、游戏等在内的文化娱乐产业需要也很大。由此可见高素质3D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议题。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王建民指出:高素质应用型3D人才主要表现为,他们既懂得产品的设计开发,又懂产品生产制造工艺和市场消费;他们能将创新的设计理念、创新的制造方法、创新的生产流程与创新的市场手段相结合,为企业发展和民族产业作出巨大贡献。据了解,应用型3D人才短缺主要表现在总体数量不足和素质偏低、专业和层次结构不合理、知识和技能不匹配、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四个方面。究其原因,人才培养模式不科学、企业和社会参与机制缺乏是主要方面。
鲁君尚表示,目前我国国内院校和高职院校在培养信息化人才培养上存在与企业应用型3D人才的需求相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高等院校注重高端“研究型”人才培养,而很多职业院校往往注重培养一线“操作工”;同时,当前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偏重理论知识层面,与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和产品研制流程脱节,人才进入企业之后难与实际生产迅速对接。另外他表示,很多企业对于人才进入企业的缓冲期和培养期给予得不是很充分,要求员工进入企业就给企业带来效益,这种用人心态于长远来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鲁君尚认为,3D技术本身可以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强有力的促进手段。在教学中应用3D技术,不仅对于培养专门的3D应用型人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普通专业和学科也很适用。通过3D教案教学能清晰地展现精彩的学科内容、动态教学方便学生形象理解,也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而3D实训案例能更有效节省实训资源、更紧密地联系理论与操作、更有效转化创新与应用。将3D技术引入教学,有利于教育信息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培养更多应用型、实践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