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板电视亟待构建立体式战略布局
当前,在我国看似繁荣的平板电视市场上,却埋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由于缺乏对于上游屏等关键性资源的掌控,我国平板电视今后发展的安全性以及企业对于产品技术走势掌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随时都存在着我国彩电企业被外资企业牵着走的危机。甚至不排除在技术升级换代速度加快、国内企业战略布局体系失当、综合应对实力迟迟得不到加强的背景下,我国彩电企业还将错过在下一代彩电产品上的竞争主动权。
行业观察家指出,随着外资企业在我国市场的深入拓展和精细布局后,将成为我国不断释放的平板电视市场上最大受益者。而众多国内企业极有可能变身成为全球平板市场的搬运工和利益输送机。
平板电视的安全隐患
记者注意到,在CRT时代,中国企业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还建立了对CRT技术进行再创新和改造的技术体系。不过,在这一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力量不容忽视,它促成了企业从前端到终端的产业链战略体系打造。
不过,突然而至的平板化浪潮却给国内企业和CRT产业链造成了极大冲击。从CRT向平板电视的过渡,企业原先掌握的产业链优势被分解,特别是在上游显示屏及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国内企业集体“失语”。业内观察家指出,事实上,由于我国企业对平板技术的掌握不够、应对不足,从平板电视在市场掀开普及化趋势那一刻起,企业已经输在这轮市场竞赛的起跑线上。
更令人担忧的是,无论是等离子还是液晶,在这两大技术流派引导下的平板市场竞争中,以显示屏和模组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占据了整机生产成本60%以上比重。而在这一系列关键零部件技术上,中国企业既无技术储备,又缺乏对趋势和方向的把控。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消费电子领域最大的新兴市场,拥有巨大消费需求和无限的增长空间。不过,如何把握市场机遇,从而令国内彩电企业在全球市场快速崛起,已经不再是一场关系企业市场份额争夺的博弈,还涉及未来平板市场中的中国企业地位和话语权以及平板产业安全度等严肃性问题。
国产彩电企业的突围路径
如何在平板市场的阶段性竞争中快马加鞭、迎头赶上,已经成为摆在当前国内彩电企业面前的一道考题。
年初,国家发改委专门发文,提出将连续3年组织实施彩电产业战略转型产业化专项,以打造相对完整的平板彩电产业链为目标,以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为核心,以面板重大建设项目为牵引,兼顾目前主流显示技术及未来发展。通过国家支持和引导,完善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业链,增强我国彩电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还为国内企业今后的发展提出明确的一大方向、二条道路:构建完善的平板电视产业链,掌握行业发展的主动权。先期可通过投入平板面板等重大项目建设和掌握当前主流显示技术和未来方向为手段。
记者看到,近年来,以长虹、TCL、创维、海信为代表的国内彩电企业已经布局平板上游产业链。收购韩国欧丽安(ORION)公司,从而在短期内借助资本手段掌握了对于液晶屏的研发和制造技术,长虹打破了中国企业在平板竞争中缺屏的历史。
更为关键的是拥有了完善的等离子核心专利和一支有多年量产经验的研发、管理、生产团队。
此前,TCL、海信等企业投资的液晶模组工厂已竣工投产,大大提高了国内企业在液晶成本控制方面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在液晶电视整机与模组的一体化设计、生产等方面,为国内企业挺进上游提供了施展的空间。而就在上个月,长虹再度发力,宣布与台湾友达光电合作,涉足液晶模组的开发与生产,首期将建设4条玻璃基板与背光模组组装制程生产线,最终实现对平板电视的深度布局。
长虹立体式战略布局样本
作为国内老牌的彩电企业,长虹已经提前展开了立体式、大竞争时代的布局。记者注意到,在当前整个中国彩电业,一脚立足等离子全产业链条的建设,另一脚又积极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