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外星人》创3D片最大上映规模
立体电影这东西,其实早就不新鲜了。但最近似乎很红,大有行业新标杆的意味,如果哪位导演不将自己的未来“巨作”与“立体”沾点边,同行们似乎都会嘲笑你被时代抛弃了。这不,不仅有关立体电影新作的消息不绝于耳,连老美的通俗科技杂志上(Wired, Popular Mechanics等等),也开始连篇累牍地赶这拨潮儿。
【炫耀VS.平实】
诚然,立体电影——确切的说,是三维摄影与三维成像技术——的发展,如今与几十年前比,当然不在一个级别上。就拿《怪兽大战外星人》(Monsters VS. Aliens)与一年多以前的《贝奥武甫》(Beoulf)来说,同样是在IMAX 3D影院看,影像的纵深感都很惊人,但前者在纵深感的连续性上,比后者有了很大的改观:俺个人在看《贝奥武甫》的时候,部分场景就感觉“层次性”过于分明,那种立体感好像是处在远近平行排列的玻璃上的影像叠加而成,缺乏一种人眼在正常立体世界中观察到的那种连贯的透视效果。而在看《怪兽大战外星人》的时候,基本上就没这种感觉。
不仅如此,本片还没有像绝大多数立体电影一样、故意要制造一些“炫耀”三维效果的场景。例如在《贝奥武甫》中,就有诸如武士拿枪尖指着观众、仿佛就戳在观众的鼻尖之类的场景。除了开场不久的“连线乒乓球”的场景之外,《怪兽大战外星人》基本上没有特别突兀的“刻意”提醒观众立体效果的场景;据说,连开头那个场景,都是编导玩心大发的情况下故意跟观众开个玩笑的结果,并非是影片整体追求的效果。
这样一种立体电影的拍法,不能不说有点儿另类。因为一般来说,立体电影主要是为了新奇体验,就是要营造那种将景深呼啦一下延伸到观众睫毛面前的惊喜错觉。为此,基本上所有的立体电影,都会在刻意营造景深效果上做文章。一种做法是像前面列举的《贝奥武夫》枪尖的场景,在视觉反映上是拉近观众与银幕影像的距离;另一种是相反的,是将作为背景的影像尽量拉远,造成一个银幕背后的深远空间的错觉,《怪兽大战外星人》开场的太空场景,就是一个典型,那种让人生出要跌进去的纵深感,实在是刺激得人汗毛倒竖。那种“吞噬”的感觉,游过地下溶洞的美眉们应当心有戚戚:当洞底浅水极其清澈、以至于纤毫毕现地倒映出地面到洞顶的空间时,会给人一种站在悬崖边缘的惊悚错觉,很是值得回味。
【奇观VS.真景】
但是,像这样故意表现纵深感的场景,在《怪兽大战外星人》里出现得比其他以“立体”作为宣传噱头的电影要少得多。往好的方面说,这可能反映了导演及制片方以“电影”为本的思路:不刻意营造夸张的纵深镜头,一切以假设立体成像范围内的真实透视法则为准。说到底,这牵涉到立体电影的空间呈现思路问题:是要“真实”?还是要“奇观”?
所谓“奇观”,就是前文所说的——不时给你来个特“立体”的场景,让观众在下面或惊呼或欢笑、但都有一种伸出手去探摸眼前影像的冲动。所谓“真实”,是将经过三维眼镜处理过的、其实本质是错觉的三维影像空间,处理成固定的模拟真实存在的虚拟三维舞台。说白了,其实区别就在于“立体空间”的恒定性:前一种三维效果是不稳定的,大部分场景的立体感觉像是在不同的玻璃片上,唯独那些“直指眼前”的个别场景,才给人以连贯的纵深感,但这些特殊时刻的纵深感,其实是对整部电影虚拟立体空间的扭曲,那种立体错觉所营造的空间,是随意变化的。
《怪兽大战外星人》走的——或者说它企图走的——是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简而言之,它想要营造的虚拟空间,是个恒定大小的透明盒子,所有的影像,都在那个盒子的边界之类以符合人们日常感知的、比例合适的纵深空间内运动。假设处在盒子正中心的人物舞枪横绕一周,观众会感觉枪尖的运动轨迹是个比较完美的“圆”,而不是像之前立体电影故意突出纵深的技术处理那样令人觉得是纵向大过横向的“椭圆”。可以说,《怪兽大战外星人》代表了新一代立体电影科技的发展方向:从影像上还原故事空间的真实性。这种立体电影的影像表现空间,在全息成像时代来临之前,可算是最接近真实空间感受的体验了。在目前的时代,立体电影的观众坐在不同位置看到的是和自己相对位置大致不变的透明盒子里的三维影像,其本质是一种错觉;将来全息成像技术成熟以后,观众将有可能欣赏到实时存在于真实空间的三维实像,观众位置不同,将看到影像的不同“侧面”,完全模拟真实视觉体验。
【先进VS.好看】
表面上看来,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三维成像理念的发展,无论怎样都是激动人心的。如果从艺术角度来看的话,“还原故事空间的真实性”也是绝大多数电影大师们毕生追求。这样一来,《怪兽大战外星人》的成就,岂不是有摩天大厦那么高?也不尽然。实际上,《怪兽大战外星人》给人的感觉,远不如《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怪物史莱克1》(Shrek)那样“好看”。
这种“不那么好看”的观感,有一部分恰恰是源自本片引领新潮的三维成像理念:因为那个透明盒子的纵深感觉太符合正常的空间体验,真实是更真实了,但也降低了新鲜怪异的程度。毕竟,像《怪兽大战外星人》这样的电影是要娱乐人的,如果体验上过分接近常规想象,反倒让人有些提不起兴趣。
归根结底的话,其实这种感觉并非技术本身的错,还是和导演缺乏视觉想象与镜头设计能力有关。导演的视角决定观众体验空间的角度,同样一个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特别是从一些比较新奇的角度去看,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怪兽大战外星人》的视角选择,给人的感觉是导演们都是老实的好同志,人实沉,没花样,该表现的东西都中规中矩地表现出来了,可就是没有惊艳的感觉,缺乏那种张大嘴巴“哇”的一声效果。整个观影过程,观众们就像通过一扇窗户欣赏一个常规娱乐故事,最初的新奇体验过后,往后就没有特别赚人眼球的场景了。俺事后回想,如果在中间金门大桥对决的时候,多一些镜头竖直向下对准低处的水面、展现众多机车纷纷坠落的视角,那样应该会让带着立体眼镜的观众会有抓紧扶手、免得掉进画面中桥洞的冲动吧。同理,一些在一般二维电影中常用的镜头运动技巧,也应当会有助于提升本片的观感。本片动作镜头其实也不少,但被导演处理得比较死板,缺乏像《功夫熊猫》那样的潇洒动态,以至于虽说影像上感觉是立体的,空间上反倒感觉并不宏大。如果能用《功夫熊猫》中索桥大战那一场类似的镜头运动来表现本片的动作场景,那种效果应该会更刺激一些。
【笑料VS.乐趣】
在故事演绎乃至笑料铺陈上,《怪兽大战外星人》也显得有些两头不靠谱。就创意而言,让活跃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B级怪兽们再世翻身,和同样是造型搞笑、行为荒谬的B级外星人们,来一场“秦琼大战关二爷”的乱炖对抗,本身应当是蛮好玩的。但前提条件,是有适合这样搞怪题材的搞怪导演,别的不说,要想还原或者偷换、升华原始素材中的精髓,编导必须得对原始B级怪兽片、外星人入侵类型片当中种种恶趣味烂熟于心、且真心喜欢才是。可惜的是,本片编导对于那些类型片的兴趣,似乎仅止于借用形象与故事的外壳上,甚至还对于本来在原始素材中最好玩的“故意而为之的囧与雷”部分、都做了自以为高明的高雅改造,浑不知这样一来,反倒削减了那种没心没肺、粗糙抵死的快感。
对于俺这样的粗人而言,一个差不离五十英尺高的女的穿着裙子在俺头顶晃来晃去,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很不入流但再正常不过的念头:这么宏大大的“走光”,恐怕是平生仅见啊!按照梦工厂玩《史莱克》系列的路子,以这个为素材组织几个笑料是好不为奇的,其效果也肯定是爆棚的,对于并不追求“感人”特性的梦工厂动画而言,这基本上就算达标了。但这次的《怪兽大战外星人》在开玩笑的层次与等级上,都显得有些畏手畏脚了,不爽快。影片唯一比较好玩的角色B.O.B,恰恰是最具“囧态”与“傻气”的,他的“不着调”愈发衬托得其他角色平板无趣、流于刻意,最典型的就是片中的“总统”了,简直是一味重复人家玩过N遍的低智诋毁的把戏,可谓全无新意。
【混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