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也称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馆址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也称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等,俗称红楼。
(图片为博物馆正门,挂有象征武昌首义的十八星军旗。)
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而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湖北武汉辛亥首义文化的标志性景观。馆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广场北端,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旧址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经过建设和发展,这里已然并正在向辛亥革命的纪念中心及其史迹文物资料的保护收藏中心、陈列展览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的目标迈进,并已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的前身是清末设立的湖北谘议局局址,始建于1909年,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湖北谘议局旧址自成一个规整的院落,它的主体建筑谘议局议场是一幢砖木结构二层红色楼房(俗称“红楼”),其建筑形式完全依照近代西方国家议会大厦,风格典雅庄重。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取得武昌起义胜利的革命党人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号召各省响应武昌起义,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因其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10月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湖北省文化部门依托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写馆名。
近20余年来,辛亥革命博物馆对其所依托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征集收藏辛亥革命文物200余件,收藏专业图书资料和历史图片资料分别数以千、万计。馆内不仅复原了军政府大门、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史迹点,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而且还举办了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实和孙中山、黄兴生平事迹的展览;编辑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的介绍性读物、资料性书籍和学术专著达10余种;接待海内外游客累计近300万人次,其中包括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30余万人次。
1995年,辛亥革命博物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一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前者以旧址主楼为载体,复原和再现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场景与风貌;后者布置于旧址西配楼,以近400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恢弘壮阔的历史。
《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是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以鄂军都督府旧址主楼为载体,复原了鄂军都督府初创之际的机构和格局,面积达2500㎡。鄂军都督府旧址原为清湖北咨议局局址,1909年,为配合清政府“预备仿行立宪”的步调,湖北当局在武昌阅马厂动工兴建湖北咨议局,以为议员办公之地,并同时在主楼后修建议员公所,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是该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布置于本馆院内西配楼。展览以近400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历史。展览内容上分七个部分,形式上又分九个展区(包括序厅)。内容上环环相连,有历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形式上又各自相对独立,以别具的特色营造整体的美感。第一部分: 清朝末年的湖北武汉;第二部分:反清革命的孕育;第三部分:武昌起义;第四部分:鄂军都督府的建立;第五部分:阳夏保卫战;第六部分:各省响应;民国肇建;第七部分:纪念武昌起义。
1979年3月7日,国家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宋庆龄为本馆题写“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和“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两方匾名。
1981年10月
(图片为博物馆正门,挂有象征武昌首义的十八星军旗。)
【简介】
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而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湖北武汉辛亥首义文化的标志性景观。馆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广场北端,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旧址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经过建设和发展,这里已然并正在向辛亥革命的纪念中心及其史迹文物资料的保护收藏中心、陈列展览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的目标迈进,并已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的前身是清末设立的湖北谘议局局址,始建于1909年,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湖北谘议局旧址自成一个规整的院落,它的主体建筑谘议局议场是一幢砖木结构二层红色楼房(俗称“红楼”),其建筑形式完全依照近代西方国家议会大厦,风格典雅庄重。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取得武昌起义胜利的革命党人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号召各省响应武昌起义,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因其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10月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湖北省文化部门依托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写馆名。
【完善和发展】
近20余年来,辛亥革命博物馆对其所依托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征集收藏辛亥革命文物200余件,收藏专业图书资料和历史图片资料分别数以千、万计。馆内不仅复原了军政府大门、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史迹点,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而且还举办了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实和孙中山、黄兴生平事迹的展览;编辑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的介绍性读物、资料性书籍和学术专著达10余种;接待海内外游客累计近300万人次,其中包括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30余万人次。 1995年,辛亥革命博物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本陈列】
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一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前者以旧址主楼为载体,复原和再现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场景与风貌;后者布置于旧址西配楼,以近400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恢弘壮阔的历史。《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是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以鄂军都督府旧址主楼为载体,复原了鄂军都督府初创之际的机构和格局,面积达2500㎡。鄂军都督府旧址原为清湖北咨议局局址,1909年,为配合清政府“预备仿行立宪”的步调,湖北当局在武昌阅马厂动工兴建湖北咨议局,以为议员办公之地,并同时在主楼后修建议员公所,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是该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布置于本馆院内西配楼。展览以近400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历史。展览内容上分七个部分,形式上又分九个展区(包括序厅)。内容上环环相连,有历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形式上又各自相对独立,以别具的特色营造整体的美感。第一部分: 清朝末年的湖北武汉;第二部分:反清革命的孕育;第三部分:武昌起义;第四部分:鄂军都督府的建立;第五部分:阳夏保卫战;第六部分:各省响应;民国肇建;第七部分:纪念武昌起义。
【贵宾题词】
1979年3月7日,国家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宋庆龄为本馆题写“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和“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两方匾名。198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