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博物馆
简介
国立台湾博物馆成立于1908年,前身为日治时期的台湾总督府博物馆,光复后改成现名。典雅庄严的仿西洋式外观,由日本建筑师野村一郎所设计,其建筑平面呈“一”字形,入口正面仿自希腊神庙,山墙上饰有华丽的花叶纹饰。在空间配置方面,入口和大厅位於中央,两翼展览室左右对称,大厅环绕32根柯林斯式柱式,柱头上饰有精致的□跟叶,营造出高贵的氛围。博物馆仍延续创馆时的规模,以人类学、地学、动物学、植物学等为主题进行研究及搜集,除将成果透过陈列展示、教育活动等呈现外,并藉由深入浅出的方式提供民众自然生态之美。 国立台湾博物馆藏的展示区有馆内和馆外两种,国立台湾博物馆外所展示的有台湾早期的火车头,这火车头可是在刘铭传辟建铁路时所引进的,当时这些火中还需以煤燃烧产生的热能转换为动能;台湾东海岸所掘出的岩棺,这些岩棺可都是先民们生活的点滴写照;碑林,这里的碑林中有一个很特别的碑,那就是有一个告知由唐山来的人们,来到了台湾需注意的事情。而国立台湾博物馆内则分为好几区,有动植物区,人文区,和台湾的原住民区,它们试着用这些不会说话的东西,诉说着台湾的历史。国立台湾博物馆除了这内容的软体之外,这整栋大楼也本身也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身为三级古迹的它有着希腊神殿式的柱子,如回教堂般的屋顶,细致繁复的山墙,而山墙上的花纹全是欧式如家徽般的东西,一进入就是一个挑高的大厅,就像是路易时代的宫廷。
地理位置
坐落在台湾省台北市“凯达格蓝”大道后、忠孝西路前,它的左边是重庆南路、右边是台大医院。其前身是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职产局附属纪念博物馆”,它成立于一九〇八年五月,当时日本殖民政府为纪念台湾南北纵贯线铁路全线通车,于一九〇八年十月设置“台湾总督府博物馆”,初开馆时有展品一万多件。一九一五年博物馆的新馆舍在台北新公园内落成启用,成为日本殖民政府在台兴筑的公共建筑代表作品之一。
馆内布局
走入馆内,挑高的大厅宽敞气派,自圆顶天窗彩绘玻璃泻下的阳光将展示空间映照得柔和明亮。博物馆的志工和推广人员面带微笑,只要你开口问,便会热情的向你讲解。台湾博物馆馆藏约十万件,展示空间还涵盖馆内及户外的二二八和平公园北侧。公园西北陈列着从台湾东海岸挖掘出的岩棺、石轮等古物,是三千多年前台湾巨石文化遗物;旁边有七尊清代古炮,以及两座德制蒸汽老火车头——腾云号、台铁九号,腾云号就是百多年前刘铭传修建在台湾第一条铁路时引进,为全中国最古老的火车头。博物馆内的展览面积约三千多平方米,分成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一楼辟为特展区,正在办“鲸豚生态保育特展”,每个主题特展为期半年。二楼为常态性展示空间,东边的主题为“台湾生物”,它以立体的缩影,表现不同海拔的台湾生态;西边展出“台湾原住民的传统文化”,它以传统石板屋、衣饰、用具及模型等,来呈现岛内原住民生活的轨迹。三楼有自然视听教室,供游客使用及辅助学习;地下室是可让儿童接触标本实物的探索室。博物馆展品,涵盖了人类学、地质学、动物学、植物学等四大范畴,保存许多台湾现已灭绝的动物标本以及特有矿物及珍贵化石,台湾最珍贵的哺乳动物化石──早氏犀牛,台湾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左镇人”等,都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博物馆外的公园东北角的碑林,收集九块移自毁损古建物的石碑、石匾,其中一块“客路须知碑”属劝说碑,内容极为通俗有趣,它敬告唐山客来台湾,当“戒色欲、慎饮食”。此碑原立在清朝台北府衙前。走完博物馆的里外,置身其中,你会赞叹它的典雅、清新与幽静,志工说,博物馆建筑本身就被岛内建筑界公认为日据时期公共建筑流行美学的代表之一,它融汇了西洋古典建筑各期风格。外覆铜皮的中央圆顶,刻着花饰的三角形大山墙,入口门廊一字排开的六根仿希腊神殿巨柱,以及拉高的台基,给人威严肃穆感。
历史沿革
国立台湾博物馆原地为“台北大天后宫”,后拆除改建博物馆与公园,始建于日治时期,前身为儿玉总督后藤民政长官纪念馆(台湾总督府博物馆),是1913年台湾民政长官祝辰巳为纪念第四任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与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向民间募款得总金额256,101日元所筹建。 台湾总督府委由建筑由日籍建筑师野村一郎与手荒木荣一设计,风格为后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希腊多立克式样式,另外于外观上并综合了巴洛克时期的建筑风格。首任馆长为川上垄弥,于1915年8月21日因病去逝于任上。国立台湾博物馆的主要馆藏为台湾人文史料与自然产物,以地质、矿物、动物、植物、原住民以及历史的收藏为主,并且还收藏了包括农业、水产、工艺、贸易、林产等资料,并保存近四万件标本。
国立台湾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由于兴建年代久远,已经没有更多的展示与收藏空间,故在主馆附近的徐州路上新建研究典藏大楼,以供容纳馆内收藏品及行政研究之用(不对公众开放),并于1994年启用。但为了进一步提升展览品质,近年来在文建会的规划下,国立台湾博物馆正进行扩建计划,初期部分计划于2008年完成。
台湾总督府博物馆就是现在的国立台湾博物馆,位二二八公园内。台湾博物馆的网站首页称这里是台湾现代知识的启蒙地。这句话名符其实。台湾总督府博物馆是台湾第一座博物馆,建造完成於大正四年(西元1915年)。当时的台湾还没有设置任何高等学校,直到大正十一年(1922年),总督府才创立了第一所高等学校-台湾总督府高等学校(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的前身);六年之后,昭和三年(1928年),才创设了台湾第一所大学-台北帝国大学(国立台湾大学的前身)。
台湾总督府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的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殖产局商品陈列馆。日据初期,基於殖民统治的需要,日本人迫切急於认识台湾,於是总督府聘任大批受过现代西方教育的日本学者前来台湾,研究及调查台湾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举凡于地理、地质、农业、矿业及山地原住民的风俗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丰硕的成果。例如,台湾原住民的族群分类(例如九族的命名),就是当时日本学者冒著被原住民馘首(砍头)的危险深入山地部落所完成的调查研究。当时学术调查的成果即由博物馆加以蒐藏保存。
明治三十九年(西元19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