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茜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
女,1958年12月生人。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所学位委员会委员,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82年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1987年获得天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1982-1984年间,曾在电子工业部天津电源研究所任助理工程师;1987-1991年间,曾在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讲师。美国陶瓷学会会员。上海市女科学家联谊会理事。多次赴美欧和香港地区执行双边合作计划。至今已在国内外相关领域专业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中国专利7项,授权4项。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和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性项目、国防科工委项目、上海市科技专项等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涉及:1. 先进组合材料芯片技术在快速发现和优选新材料中的应用,材料体系包括:发光材料、介电材料、钢铁材料等。2. 高温氮化物透红外陶瓷材料设计和研制。3. 含氮碱性介孔材料及客体负载组装。培养指导研究生14人,其中5人已毕业,7人在研,2人在读;2人次获得2005-2006年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称号;1人次获得2006年度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澳大利亚BHPBilliton公司联合奖学金;1人次获得200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科学与社会实践(创新研究类)专项资助。承担研究课题
耐腐蚀合金镀层的组合技术筛选及优化,所领域前沿项目,2008.01-2009.12;
常温远红外辐射材料的组合优化及红外理疗芯片研制,所科技创新项目,2007.01-2008.12;
组合材料芯片技术在快速优化及筛选镀锌钢板新体系中的应用,上海市重大产业攻关项目(上硅所-上海大学-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2006.01-2007.12;
具有碱性催化功能的Si-Al-O-N介孔材料制备和表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01-2006.12;
组合材料芯片研究及应用-快速发现新材料的全新技术,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002.10-2005.10;
低维纳米发光材料的集成组合制备与筛选,上海市科委纳米项目(同济大学-上硅所合作),2002.10-2004.12;
复合稀土硅/铝氧氮化物红外透射材料,中科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03.01-2004.12;
先进组合方法学研究及其应用-快速发现/优化/筛选无机功能材料和催化剂,中科院创新方向性项目(上硅所-中科大-大化所合作)2000.01-2002.12;
具有长颗粒晶粒形貌的-SiAlON陶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9.01-2001.12。
刘茜
西南大学副教授刘茜
刘茜[1]:女,重庆市人,副教授,教育硕士,现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读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及民族教育、女性教育研究。对中国近现代基础教育改革、民族地区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女学生素质教育、教育研究方法等领域有较浓厚的兴趣。
主持和主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八五”“九五”“十五”规划课题、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十五”课题10余项。副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女中学生现代素质与培育研究》、《中国近现代教学改革史》等多项科研成果先后获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