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桐
肥力,包括哪些理化性状,土壤肥力的标准是什么,以及“如何创造出高产的肥力”等问题。他在信中还提醒专家们注意:“许多资料是从产量上找肥力,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从肥力上要求产量,不更快吗?”他还强调,“科学工作应该走在生产的前面。”
1978年3月,陈凤桐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身份应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他在会上书面发言提出《对我国农业科学工作的十项建议》,内容包括:(1)当前农业科学的重大任务——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总结群众经验、引进外国新技术;(2)农业科学应首先为全国重点建设县服务;(3)农艺如何和机械化结合;(4)土壤肥力标准问题;(5)关于农业经济的研究工作;(6)农林牧三结合;(7)农业科学的协作问题;(8)关于培养人才问题;(9)建立农业科学学术报告会;(10)加强农业科技的宣传推广。他还号召:“我们农业科学工作者,必须站到生产第一线上来,有计划,有重点,争时间,通力合作,完成科研任务。”陈凤桐这十项建议,反映了他一贯的科学研究思想,对我国农业科技工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陈凤桐在病危期间,仍一次又一次地向前往探望他的同志们询问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全国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息。1980年10月4日,陈凤桐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终生,为发展我国农业科技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897年2月25日 生于河南省内乡县。
1921年 毕业于河北省甲种农业学校。
1922—1924年 任开封农场和察哈尔农场技术员。
1925—1926年 在察绥组织民军,参加北伐战争。
1929—1931年 日本青山农业大学专门部学习农业经济。
1932—1933年 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学习。
1933年 毕业于北大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并参加抗日同盟军。
1934—1935年 任江西农业院技师。
1936年 从事张家口、绥远、北京同学抗日战争联络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1940年 任察绥抗日游击支队政委。
1941—1943年 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农林牧殖局局长。
1944—1945年 在延安中央党校二部学习。
1946—1947年 任察哈尔省农林厅厅长,后改任晋察冀边区实业处技术室主任。
1948—1949年 任北京军管会农林水利处处长。
1949—1957年 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
1954年和1959年 被河南省选为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 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1956年 被河北省选为中共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7—1959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党组书记、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与地学部副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
1959—1965年 下放江西,任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1977—1980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顾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0年10月4日 病逝于北京。
1 陈凤桐.农业推广和普及科学思想.晋察冀边区自然科学界.创刊号,1942年6月12日.
2 陈凤桐.边区冬季护林工作.解放日报,1944年9月25日.
3 陈凤桐.北岳的农业推广.解放日报,1944年12月2日.
4 陈凤桐.造林护林是防止水旱灾害的百年大计.解放日报,1945年8月20日.
5 陈凤桐.全国小麦锈病会议的成就.光明日报,1950年8月17日.
6 陈凤桐.向农业科学的新方向努力.农业科学通讯,1951,(1),1.
7 陈风桐.新中国农业科学工作概况.农业科学通讯,1951,(10),23.
8 陈凤桐.农业科学工作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的时期必须走向新方向.农业科学通讯.1953年,(1),4.
陈凤桐,字文殊,别署石龙桥游子、竹兰轩主。男,汉族,1939年10月生于江苏省铜山县。1959年毕业于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后又自学进修,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自幼笃好书法,初习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又攻习王羲之《兰亭序》诸帖,后临汉隶《史晨碑》、《礼器碑》以及竹简等,兼收诸家之长,擅行草、隶书,所作行草清秀劲健,隶书凝重而流美。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作品展览或为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及碑刻。多年从事书法教学工作,编有《学习书法四字歌》。书法常识、书法欣赏短文多篇在《书法》杂志等发表。编辑出版《当代楹联墨迹选》、《当代书法座右铭墨迹选》。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理事,连云港市文联副主席,连云港市书法协会主席
1978年3月,陈凤桐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身份应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他在会上书面发言提出《对我国农业科学工作的十项建议》,内容包括:(1)当前农业科学的重大任务——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总结群众经验、引进外国新技术;(2)农业科学应首先为全国重点建设县服务;(3)农艺如何和机械化结合;(4)土壤肥力标准问题;(5)关于农业经济的研究工作;(6)农林牧三结合;(7)农业科学的协作问题;(8)关于培养人才问题;(9)建立农业科学学术报告会;(10)加强农业科技的宣传推广。他还号召:“我们农业科学工作者,必须站到生产第一线上来,有计划,有重点,争时间,通力合作,完成科研任务。”陈凤桐这十项建议,反映了他一贯的科学研究思想,对我国农业科技工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陈凤桐在病危期间,仍一次又一次地向前往探望他的同志们询问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全国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息。1980年10月4日,陈凤桐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终生,为发展我国农业科技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陈凤桐先生简历
1897年2月25日 生于河南省内乡县。 1921年 毕业于河北省甲种农业学校。
1922—1924年 任开封农场和察哈尔农场技术员。
1925—1926年 在察绥组织民军,参加北伐战争。
1929—1931年 日本青山农业大学专门部学习农业经济。
1932—1933年 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学习。
1933年 毕业于北大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并参加抗日同盟军。
1934—1935年 任江西农业院技师。
1936年 从事张家口、绥远、北京同学抗日战争联络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1940年 任察绥抗日游击支队政委。
1941—1943年 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农林牧殖局局长。
1944—1945年 在延安中央党校二部学习。
1946—1947年 任察哈尔省农林厅厅长,后改任晋察冀边区实业处技术室主任。
1948—1949年 任北京军管会农林水利处处长。
1949—1957年 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
1954年和1959年 被河南省选为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 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1956年 被河北省选为中共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7—1959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党组书记、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与地学部副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
1959—1965年 下放江西,任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1977—1980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顾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0年10月4日 病逝于北京。
陈凤桐先生主要论著
1 陈凤桐.农业推广和普及科学思想.晋察冀边区自然科学界.创刊号,1942年6月12日. 2 陈凤桐.边区冬季护林工作.解放日报,1944年9月25日.
3 陈凤桐.北岳的农业推广.解放日报,1944年12月2日.
4 陈凤桐.造林护林是防止水旱灾害的百年大计.解放日报,1945年8月20日.
5 陈凤桐.全国小麦锈病会议的成就.光明日报,1950年8月17日.
6 陈凤桐.向农业科学的新方向努力.农业科学通讯,1951,(1),1.
7 陈风桐.新中国农业科学工作概况.农业科学通讯,1951,(10),23.
8 陈凤桐.农业科学工作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的时期必须走向新方向.农业科学通讯.1953年,(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