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慕孙
立。该室以气固、液固和气液固等两个以上相间的非催化反应和固相加工为主要对象,在3年中根据科学院开放、流动、联合、高水平的要求,取得科研成果11项,发表论文185篇,出版专著5部,批准专利项,培养博士、硕士38人,成立我国化学工程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一个有利新思想萌芽和青年人成长的场所。
郭慕孙从事化学工程特别是流态化方面的工作40余年,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945-1956年留美时期,在他的导师威廉教授指导下,第一个发现和区分了散式流态化。从1957-1978年的21年时间里,他将流态化技术应用于我国不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并建立了广义流态化理论,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流态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8年后,依靠多年的知识积累和洞察能力,他提出了关于"散式流态化"和"无气泡气固接触"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郭慕孙的主要工作如下:
①"散式"和"聚式"流态化两个截然不同现象的发现、区分及命名,并在40年后与他的研究生共同提出了"多尺寸度能量最小化"数字模型,既可定量地叙述流态化中不同区域的过渡,又可在理论上统一散式和聚式不同的现象,并预测可能存在的过渡态。
②系统的"广义流态化"理论及其在流态化浸取和洗涤、颗粒分级、移动床输送、连续受阻沉降等方面的应用。
③"无气泡气固接触"概念的提出,以及实现无气泡气固态接触的实际方法、工艺、设备设计和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方案:稀相流态化、快速流态化、浅床流态化、漂浮和震动流态化、磁性颗粒在磁场中的流态化。
郭慕孙在工作中取得以上成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 随着流态化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对流态化的研究也相继开展, 从不同的学科出发提出了新思想,获得了新发现与新规律。这种形势孕育着流态化理论的突破。郭慕孙在认真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设想,逐步建立了系统的"广义流态化"理论和"无气泡气固接触"的概念与技术,使其成为流态化研究中的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 郭慕孙自1956年回国以来,即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从事流态化基础与应用 研究。30多年来,该所研究方向基本稳定(不计"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了一支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学术水平的科技队伍,并具有能从事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实验市。这些均为郭慕孙专心从事流态化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 郭慕孙的成功与哀叹本人的勤奋及勇于创新、善于总结分不开。他经常要求自己和 大家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有所发现,在应用上有所发明。他刻苦勤奋,充分利用时间,又有高效率的方法。他经常工作到深夜,在出差旅途中仍不倦工作,把全部精力献给了科学事业。
④ 在学术上,郭慕孙认为"研究工作不是知识的传播而是知识的创造。如果一个科学 工作者对创造和改造自然不感兴趣,那就应该改做别的工作"。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从不放松自己的追求,撰文严谨,推理详尽,思路鲜明,对自己的构思,总是先行演算和推导再进行实验,从实践中完善自己的设想和理论。他对学生同样要求极严,认真指导实验方案的确定,对文字撰写,包括标点符号,都亲自修改。他经常说:"不愿拿二等品交给国家和人民"。他爱惜人才,在1990年纪念儿童节时曾谆谆教诲青年一代:"儿童是生命中最富有好奇心、进取心和创造心的时代。作为研究工作者,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保住这三'心'"。
⑤ 郭慕孙认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走向发达的途径中,仅能在有限程度上依靠引进技 术,模仿技术一般仅能改进。只有用自己的科学技术针对自己的资源和国情,才能达到技术上独立的目标"。在应用研究中他一贯重视基础性的工作。他说:"30多年来化工冶金的实践已为边缘科学创立了先例,生物化工也正在复制这一模式。我们的实践已充分说明了边缘科学的超反馈作用,也能指出了基础研究为创立独立自主的技术作用"。
郭慕孙于1982年和1990年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于1989年在加拿大获国际流态化成就奖,199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郭慕孙从事化学工程特别是流态化方面的工作40余年,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945-1956年留美时期,在他的导师威廉教授指导下,第一个发现和区分了散式流态化。从1957-1978年的21年时间里,他将流态化技术应用于我国不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并建立了广义流态化理论,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流态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8年后,依靠多年的知识积累和洞察能力,他提出了关于"散式流态化"和"无气泡气固接触"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郭慕孙的主要工作如下:
①"散式"和"聚式"流态化两个截然不同现象的发现、区分及命名,并在40年后与他的研究生共同提出了"多尺寸度能量最小化"数字模型,既可定量地叙述流态化中不同区域的过渡,又可在理论上统一散式和聚式不同的现象,并预测可能存在的过渡态。
②系统的"广义流态化"理论及其在流态化浸取和洗涤、颗粒分级、移动床输送、连续受阻沉降等方面的应用。
③"无气泡气固接触"概念的提出,以及实现无气泡气固态接触的实际方法、工艺、设备设计和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方案:稀相流态化、快速流态化、浅床流态化、漂浮和震动流态化、磁性颗粒在磁场中的流态化。
郭慕孙在工作中取得以上成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 随着流态化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对流态化的研究也相继开展, 从不同的学科出发提出了新思想,获得了新发现与新规律。这种形势孕育着流态化理论的突破。郭慕孙在认真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设想,逐步建立了系统的"广义流态化"理论和"无气泡气固接触"的概念与技术,使其成为流态化研究中的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 郭慕孙自1956年回国以来,即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从事流态化基础与应用 研究。30多年来,该所研究方向基本稳定(不计"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了一支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学术水平的科技队伍,并具有能从事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实验市。这些均为郭慕孙专心从事流态化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 郭慕孙的成功与哀叹本人的勤奋及勇于创新、善于总结分不开。他经常要求自己和 大家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有所发现,在应用上有所发明。他刻苦勤奋,充分利用时间,又有高效率的方法。他经常工作到深夜,在出差旅途中仍不倦工作,把全部精力献给了科学事业。
④ 在学术上,郭慕孙认为"研究工作不是知识的传播而是知识的创造。如果一个科学 工作者对创造和改造自然不感兴趣,那就应该改做别的工作"。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从不放松自己的追求,撰文严谨,推理详尽,思路鲜明,对自己的构思,总是先行演算和推导再进行实验,从实践中完善自己的设想和理论。他对学生同样要求极严,认真指导实验方案的确定,对文字撰写,包括标点符号,都亲自修改。他经常说:"不愿拿二等品交给国家和人民"。他爱惜人才,在1990年纪念儿童节时曾谆谆教诲青年一代:"儿童是生命中最富有好奇心、进取心和创造心的时代。作为研究工作者,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保住这三'心'"。
⑤ 郭慕孙认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走向发达的途径中,仅能在有限程度上依靠引进技 术,模仿技术一般仅能改进。只有用自己的科学技术针对自己的资源和国情,才能达到技术上独立的目标"。在应用研究中他一贯重视基础性的工作。他说:"30多年来化工冶金的实践已为边缘科学创立了先例,生物化工也正在复制这一模式。我们的实践已充分说明了边缘科学的超反馈作用,也能指出了基础研究为创立独立自主的技术作用"。
郭慕孙于1982年和1990年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于1989年在加拿大获国际流态化成就奖,199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