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郭慕孙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中科院院士、化学工程学家

  郭慕孙(1920~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广东潮州府潮阳县,(现属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出生于湖北汉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郭承恩(伯良),毕业于英国设菲尔德大学,在国民政府任过工程师、高级职员,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希望他们在学业忽而技术上有所建树。母亲周石南早年是小学教师,是一位贤妻良母。
  郭慕孙1928年入学于杭州明敏小学,1930年家迁上海,转入上海协进小学。1933年入上海圣约翰青年会中学初中,继而进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高中。1939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曾被选为英文校报编辑。
  1943年5月大学毕业后,郭慕孙相继在上海汉堡化学厂和生化药厂任化学师。1945年5月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进修化工,1946年10月获硕士学位。在普林斯顿,他在R·威廉(Wilhelm)教授指导下进行流态化研究,共同撰文《固体颗粒的流态化》,发表于1948年美国《化工进展》。这篇论文对液-固和气-固体系进行了共同关联,

郭慕孙 院士

指出两体系截然不同的行为,命名为"散式"和"聚式",并列出了大量实验数据。长期以来,此文在流态化领域中被广泛引用。
  从1946年10月到1948年1月,郭慕孙在美国碳氢研究公司任工程师,从事煤的气化等研究。为了回国工作,1948年1月,他接受了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聘任,前后被派任中国和印度锡兰区工程师,在新德里建造了印度第一个可口可乐工厂,后来又任纽约总部实验市负责人。1950年他与老同学、社会学硕士桂慧君女士结婚,生有2子1女。1952年5月郭慕孙又返回美国碳氢研究公司继续进行煤的气化、气体炼铁和低压空气分离等研究。
  郭慕孙在美国化工会志和食品工业等杂志发表论文8篇,获"低温气体吸收"、"含碳固体料气化工艺"、"含碳固体的气化"3项专利。
  回归祖国发展祖国的科技事业,一直是郭慕孙的愿望。他于1956年8月偕妻子及子女回到北京,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流态化研究室,任室主任。他把全部心血倾注于开拓和发展流态化这一新领域,亲自讲授流态化,培养骨干,指导刚毕业的大学生开展工作。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建成了流态化研究体系,包括液固和气固实验手段,开展了以应用理论为基础的、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多项课题研究。为了使我国更多的科研、设计及操作人员了解和掌握流态化技术,郭慕孙在1958年发表了《流态化技术在冶金中之应用》,1963年发表了《流态化垂直中均匀球体的运动》,并发表了"广义流态化"、"流态化冶金中的衡相传递过程"等论文,带动了一系列的工业研究。例如,流态化硫酸化焙烧贫铁矿,流态化多层床溢流管,压力孔板加料,流态化气体炼铁,流态化干燥矿浆,稀相换热,流态化床分布板设计等。流态化技术逐步被我国工业界所重视,从事流态化研究的机构先后崛起,科技人员从化冶所原有十几人发展到全国近千人的队伍。由于郭慕孙在短短几年里给新中国做出的贡献,1959年他应邀参加了全国群英会,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为了扶持流态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1962年中国科学院命他组织第一届全国流态化学术会议,到1993年他共组织或参与组织了6次全国流态化学术会议。从50年代开始,他通过合作将实用型的实验室研究成果扩大至中间实验。例如,对我国低品位与复杂矿的资源综合利用,进行了含铜铁矿的流态化硫酸化焙烧,放大到15吨/日;低品位铁矿的两相流态化磁化焙烧,放大到100吨/日;红土矿流态化还原焙烧,放大到85吨/日;钒钛磁铁矿的直接还原焙烧,放大到3吨/日;铁精矿和铁磷的直接还原生产铁粉,放大到3吨/日。这些中间实验成果均获国家或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郭慕孙的应用研究大都与应用基础研究同步开展,例如在进行矿石的流态化浸取和洗涤的同时,他开展了散失流态化研究,包括广义流态化、锥型床流态化的延伸等工作。发表了《化工冶金中的散失流态化》、《流态化浸取和洗涤》等著作。
  "文化大革命"中郭慕孙受到冲击。他虽丧失了在第一线进行研究的权利,但没有放松自己的追求。不能搞实验,他就转向学科发展,整理过去积累的数据和编写各种备忘录。由于化工冶金研究所转搞半导体器件和材料,郭慕孙只能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去拉单晶硅,但夜间他系统地总结了散失流态化和聚式流态化和现象上的异同之外,酝酿如何对气-固体系系统地开展传递效率更高的"无气泡气固接触"研究。
  1972年化工冶金研究所恢复了原有的方向和任务,郭慕孙与同事们继续开展流态化研究,遵循他所提出的"无气泡气固接触"的理论,开辟了快速床、浅层流态化床等的研究,并为创立后期的多相化学反应开放实验室打下基础。
  1978年郭慕孙任化工冶金研究所负责人,1980年任所长,1986年任名誉所长和多相化学反应开放室主任。1980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年全国总工会又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郭慕孙担任所长期间,他的指导思想明确:一要面向国民经济,为生产服务;二要发挥中国科学院的特长,突出基础、提高、开拓性的工作;三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创造出适合我国资源、社会、经济特点的工艺技术。他提倡科学上要造成不断创新的局面,因此要求管理部门一要抓智力开发,二要抓新思想的产生,三要抓课题更新。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化冶所在人才成长和研究工作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生机,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带给化冶所方向任务动荡不定的局面。他从化冶所原有的高温冶金、湿法冶金、流态化三种技术中又提炼出了冶金物理化学和冶金反应工程两个学科方向,并赢得了联合国开发署对后一学科的研究,并于1985年和1986年成立了相应的研究室,打破了化冶所建所20余年来固守的学科领域和应用技术,给化冶所增添了新的活力。
  郭慕孙是第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工程专业学会理事长,中国颗粒学会理事长,国家科委化学工程学科组副组长、冶金学科组成员。他在国内外的学术职务还有:《化学工程》编委会委员,《钢铁》杂志编委会委员,《化学工程科学》(在英国牛津出版)国际编辑,国际循环流态化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数据库(CODATA)中国委员会国家代表(1984-1988,1989年起为名誉代表)。他工作虽多,但从未停止学术研究,不断指导研究生,确定和修改课题方案,还指导和组织了历届全国流态化会议和中日流态化会议。1985年,他组织了颗粒形态与表征的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1986年组建了中国颗粒学学会,1988年又牵头在我国召开了中、日、美三国颗粒学学术会议。
  为了在化工冶金研究所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郭慕孙于1981年争取到联合国对"金属提取过程中化学反应工程"研究的赞助,在高温冶金、湿法冶金、流态化和计

郭慕孙 院士

算机应用方面完成了60余篇论文,派出国外22人次进行学习,为化工冶金研究所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培训了骨干。1986年10月,在郭慕孙亲自领导下,多相化学反应开放实验室成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367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