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全国最高科技奖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谷超豪和孙家栋获2009中国最高科技奖
  数学家谷超豪航天专家孙家栋获2009国家最高科技奖

  综合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1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
  上午10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谷超豪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随后,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据悉,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可以支配一笔高达500万元的巨额奖金,其中50万元归个人所得,另外450万元可用作自主选题的科研经费。
  温家宝在讲话中说,过去的一年,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形势下,我国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加强科技支撑作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推动技术改造,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超前部署、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措施对遏制经济下滑势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温家宝强调,最终战胜危机、实现经济复苏要靠科技的力量。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紧密跟踪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前沿科学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气氛,使科技人员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大量涌现;我们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队伍,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项(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8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2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2项,包括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262项;授予7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为历年最多。据悉,“绕月探测工程”等3项成果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谷超豪:一生尝尽数学的深奥与抽象
  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83岁的谷超豪成为2009年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2009年10月20日,我国将一颗新近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谷超豪星”,作为对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数学家的褒奖。60余年,从微分几何到偏微分方程,再从偏微分方程到数学物理,谷超豪一生尝尽了数学的深奥和抽象,在其中得到了人生的最大乐趣。
   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
  “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良师多启发,珍本富精蕴。解题岂一法,寻思求百通。幸得桑梓教,终生为动容。”这是谷超豪1991年为母校温州中学90周年校庆作的一首诗。
  谷超豪出生在浙江温州。他阅读进步书籍、加入学校的进步组织、写文章、贴标语,积极为抗日宣传做后勤工作,年仅14岁时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当科学家、做革命者,两种身份同一种使命,成了谷超豪人生历程中并行的两条线。
  1943年,谷超豪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在这里,他遇到了仰慕已久的苏步青教授,受到了苏教授的言传身教。谷超豪还同时选修了著名数学家陈建功的复变函数等课程。这样的经历,为他以后在数学研究中的传承与超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50年代初,谷超豪主要从事古典微分几何的研究,国家制定的“12年科技发展规划”改变了他最初的想法。当时,计算数学、概率论、偏微分方程都是新中国比较薄弱的学科,国家希望在这些领域能有所突破,谷超豪就自觉地想要承担起这个使命。1957年,他被公派到苏联进修,在完成规定课程外,他还有意识地学习了与高速飞行器密切相关的空气动力学。随后,谷超豪便由微分几何转入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这一国内数学的薄弱领域。放弃已有成绩,归零后重新出发,谷超豪作出了影响自己一生的重大抉择。
   夫人是惟一的数学女院士
  1950年,谷超豪在数学系图书室里,偶遇胡和生,胡和生说苏步青先生给了她一篇论文,有些地方没弄清楚,想让谷超豪帮她看一看。谷超豪答应了。当时已经是秋天,但天气依然很热,胡和生气喘吁吁地跑去宿舍拿论文回来,给谷超豪留下了一个好的印象。
  如今,近60年过去了,在谷超豪荣膺国家科技最高奖的时候,当年那位青涩的小姑娘胡和生也早已经成为中国数学界唯一的女院士。一间书房两张写字台,丈夫的书桌朝阳,妻子的书桌面墙。书房里堆放着各种文件、会议通知、报纸以及书籍。这就是谷超豪和妻子胡和生的家,两位院士每天就在这里并肩研究,数学成就了谷超豪的爱情之梦。而当年的同学少年,如今已经白发苍苍。
  谷超豪说:“我做的工作可以讲给她听,她做的工作可以讲给我听。我们可以互提问题,这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最大业余爱好是古典文学
  数学家答记者问,特点相当鲜明:反应机敏、答案简短。
  ——“恭喜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您有什么获奖感言吗?”
  “感谢小学、中学、大学老师。”
  整天与数学打交道的谷超豪,最大的业余爱好却是古典文学,尤其是古诗词。记者们追问起这方面的问题。“诗人中我比较喜欢杜甫,因为他的作品更多反映的是社会民生。”“我爱读《三国演义》,因为这是一本很聪明的书,写了很多聪明的人和聪明的事。”
  “数学和诗词有许多相通之处,比如数学重视对称,中国古典文学中也讲究‘对仗’,很有味道。”
  综合 法制晚报 新华社
   孙家栋:见证中国卫星第1次和第100次发射
  翻开孙家栋的履历,一颗颗璀璨的中国“星”熠熠发光——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他是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他再次挑起工程总设计师重任……这位见证了中国卫星第一次和第一百次发射的航天人,在他81岁高龄之际获得了最高荣誉。
   38岁的他把“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天
  腰杆笔直,精神矍铄,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孙家栋带着股军人的硬朗气质。说起最初接触航天,孙家栋觉得是命运的机缘。
  孙家栋,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求学时,希望成为一名空军军人,到部队不久他就被选派到苏联儒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回国后,孙家栋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导弹研制工作。
  学了7年飞机,搞了9年导弹,1967年,孙家栋的命运却来了个急转弯——由钱学森亲自点将,38岁的他被任命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
  当时,苏联、美国、法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日本也在加快准备,孙家栋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很快他就展现出了自己的战略眼光。根据实际情况,孙家栋大胆对原来的卫星方案进行了简化。他说服一些老专家,去掉了原设计方案中的卫星探测功能,先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在此基础上,再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79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