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周仁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科学家周仁

  简介 (1892~1973)中国现代钢铁冶金学家和陶瓷学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字子竞,江苏南京人。1892年8月5日生于江苏江宁,1973年12月3日卒于上海。1910年毕业于江南高等学校。同年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系求学,获硕士学位。1915年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教授兼教务长。1928年在上海创建了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馆长、冶金陶瓷研究所所长、冶金研究所所长、硅酸盐工学与化学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等职。1929年,在他领导下,建立了三相电弧炉,炼出不锈钢、锰钢、高速钢等。是中国电炉炼钢的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期间,负责在昆明创办了中国电力制钢厂,任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生产出自流井提盐卤用的钢丝绳及其他合金钢。率先研究成功并推广应用球墨铸铁。后又在研究所内建立了实验小高炉,对包头含氟稀土铁矿和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冶炼与开发利用,进行了探索研究,为两个矿高炉冶炼工艺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和精辟的理论分析。以上两项研究成果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他还积极倡导开展国瓷研究。 著有《景德镇陶瓷的研究》等。
  

事迹


   民国4年(1915年),获硕士学位,系主任劝说他留美攻读博士学位,预言日后可成为著名学者,周不为高薪和名位打动,即回国。
  民国6年,周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民国11年,出任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教授兼教务长。民国16年,任南京大学教授兼工学院院长,并负责中央研究院工程组筹备工作。翌年,任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和所长,建立三相电弧炉进行钢铁冶炼研究。民国22年,炼出不锈钢、锰钢、高速钢等铸件。周为中国电炉炼钢创始人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工程研究所内迁昆明并创办中国电力制钢厂,生产自流井吊取盐卤用的钢丝绳及其他合金钢。周是中国科学社负责人之一,并曾在中国矿冶工程师学会任职。民国36年,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授意周将研究所迁往台湾,周以需要选择所址为由顶着不办。上海解放前夕,朱家骅两次亲笔写信,限令周等速去台湾,周又以保全科研设备为由拒不执行。其实,周在半年之前就已拿到去美国考察的出国签证,他拿着护照迟迟不愿启程,因他不忍离开苦心经营的工程研究所,盼望着新中国诞生。
  

职位


   解放后,周历任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馆长、冶金陶瓷研究所所长、冶金研究所所长、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和上海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还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上海硅酸盐学会理事长等。为发展国内钢铁工业,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周领导冶金所率先研究成功并推广应用球墨铸铁,后又在研究所内建立实验小高炉,对包头含氟稀土铁矿和攀枝花钒、钛铁磁矿的冶炼与开发利用,进行探索研究,使“包钢”得以投入全面开发、攀枝花铁矿冶炼实现风口喷吹新技术。
  1953年,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指示轻工业部要抓好中国古瓷的研究,这个任务落到了周仁肩上。他用现代科学手段对历史精品进行科学鉴定,并调查分析各地原料,经反复试验,一批批具有传统特色的高级瓷器试制成功,有些还超过古瓷水平。在此期间,周和合作者发表了10余篇有关陶瓷的研究论文,受到国内文物考古部门的重视和赞扬,有的经翻译在国外发表。周的多项研究成果分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1973年12月3日,周仁病逝于上海。1986年8月10日,设在区境内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院内,竖立起周仁的半身铜像。
  

主要论著


  
  1 周仁,邹元燨,周行健.球状石墨铸铁之研究.科学通报,1951,2(7):745~749.
  2 周仁,邹元燨,徐元森等.氟对高炉熔渣粘度、熔化性及脱硫力的影响,科学通报,1955,6(10):50~54.
  3 周仁,邹元燨等.氟在高炉冶炼中的行为.金属学报,1958,3(1):17~19;3(2):181~196,1959,4(1):1~15;4(2):95~106;4(3):107~113.
  4 周仁.我国传统制瓷工艺述略,文物参考资料,1958,(2).
  5 周仁,李家治,赖其芳等.景德镇瓷器的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6 周仁,佟明治.十年来的中国科学——硅酸盐.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25~37.
  7 李家治,周仁.气氛对某些瓷坯加热性状的影响.矽酸盐,1959,3(4):158~165.
  8 周仁,李家治.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60(1)89~104.
  9 周仁,李家治.景德镇历代瓷器胎、釉和烧制工艺的研究,硅酸盐,1960,4(2):49~62.
  10 周仁,李家治.张家坡西周居住遗址陶瓷碎片的研究,考古学报,1960(9):48~52.
  11 周仁,郭演仪,万慕义.龙泉青瓷原料的研究.内部资料,1962.
  12 周仁,张福康,郑永圃.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制陶工艺的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64(1):1~25.
  13 周仁,张福康,李家治.我国陶瓷工艺技术发展过程的初步总结.硅酸盐学会年会论文集,1964.
  14 周仁,张福康.关于传世“宋哥窑”烧造地点的初步研究.文物,1964(6):8~12.
  15 周仁,张福康,郑永圃.龙泉历代青瓷烧制工艺的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73(1):31~35.
  

关于庚子赔款


   
  从1909年1月开始,美国已退还首批庚款,首批100名学生年内就要抵美,故1909年农历8月,两部便举行了首次考选,录取47人。其中有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终身校长”的梅贻琦,北京高等农校校长(当时全国六所国立高校之一)金邦正,我国现代物理学奠基者之一的胡刚复,我国现代化学的开山者张子高、王,以及曾选为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的徐佩璜等。后两年又连续考选了第二批和第三批,分别录取了70名和63名,他们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为我国现代科教文化的开拓者,如胡适、赵元任、胡明复、周仁、秉志、过探先、姜立夫、吴宪、孙学悟等。


古代周仁

  

[汉书]


  周仁,其先任城人也。以医见。景帝为太子时,为舍人,积功迁至太中大夫。景帝初立,拜仁为郎中令。
  仁为人阴重不泄。常衣弊补衣溺裤,期为不洁清,以是得幸,入卧内,于后宫秘戏,仁常在旁,终无所言。上时间人,仁曰:“上自察之。”然亦无所毁,如此。景帝再自幸其家。家徙阳陵。上所赐甚多,然终常让,不敢受也。诸侯群臣赂遗,终无所受。武帝立,为先帝臣重之。仁乃病免,以二千石禄归老,子孙咸至大官。
  

[译文]


  
  周仁,祖先是任城人。因为医术高明而被皇上召见。景帝为太子时,他为舍人,积功升为太中大夫。景帝刚刚即位时,拜周仁为郎中令。
  周仁为人深沉稳重,不泄露别人的秘事。他平时穿补缀肮脏的衣裤,故意外示不清洁,因此得到宠幸,进入皇宫卧室。皇帝和后宫妃子们嬉戏,周仁常在旁边,但始终不说话。皇上有时问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80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