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
王正,通信与计算机专家,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电子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的筹建者。革命战争时期,在为我军培养通信技术人才,制作通信与广播设备,以及为我解放区采购通信器材等方面成绩显著。建国后,在组织领导并参与第一代到第四代电子计算机的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
王正,男,原名王志毅,1912年4月28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童年时,其父从商破产,家境每况愈下。1918年起在家乡接受学堂教育。1929年经亲朋介绍考入半工半读的上海劳动大学工学院,锻炼和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后转入北平大学工学院攻读电机工程,于1933年7月毕业。毕业后先后在青岛市电话局、济南女子职业学校、育英中学、北平社会局、工务局、庐山管理局、日伪青民船公司等处任见习员、技佐、技士和教员等工作,变动频繁,只求维持生计。1935年11月因病回家休养,失业之苦相继而来。1943年初在山东诸城中学任教时与八路军滨海军区第8支队接上关系,被派往国民党山东保安暂编第二师张步云部队,张给王正以参谋主任的名义与八路军进行谈判,从当年3月开始,他遂利用这个机缘,从青岛、济南等敌战区为我八路军购买通信器材等军需物品并设法运入解放区。1944年4月,在为我八路军运送大批电池时,被张步云发觉而遭逮捕。经我地下党营救逃出,并于当月奔赴八路军鲁中四军分区,正式参加革命队伍,从此开始了在八路军和后来的解放军内从事通信方面的技术工作,包括任山东八路军通信学校教员、教育长,山东军区通信局工程师。1946年11月转到华东军大任八大队教务主任兼为学生教授通信技术课。1948年9月调任华东军区通信局工程师,山东省人民政府技术顾问,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4年4月到1948年底,王正为我军在通信技术方面作出了如下重要贡献:①制作或主持研制成功128式无线电发射机,超短波多路通信机和单边带多路发报机等通信设备;②培养训练了我军急需的通信技术人才;③研制了供华东解放区广播电台用的短波广播机,建立了华东解放区的发射台,以及在济南解放后为山东省设计安装了第一部人民广播电台。1949年上海解放之后,王正奉命转入地方工作,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华东电信管理局副处长,电信研究室主任,华北区电信局器材处副处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十局技术处副处长等职。
抗美援朝初期,王正随总参通信兵部有关领导赴朝鲜战场,视察我国生产的电器产品质量情况和在实践中的适应性,发现了许多问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回国后,他参与了一系列旨在提高通信装备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大产量的谋划与组织部署工作。
1956年—1958年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所副所长,在通信方面有所建树。
1956年7月,国家决定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王正受命以副团长身份率中国计算技术考察团赴苏联,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分别对莫斯科、列宁格勒计算技术的科研、生产与教育进行了考察,并重点对M-20计算机进行了学习。回国后,于1956年12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副主任,成为开创我国计算机事业、组织研制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创始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是根据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第41项“计算技术的建立”任务而于1956年6月本着科研、工业、部队先合后分原则建立的。筹备期间,研究所组建了3个研究室,王正兼任其中的元件研究室主任。他参与组织并主持103型、104型我国最早的电子管计算机的仿制。这两台计算机分别于1958年8月和1959年9月宣告诞生。
在此期间的1958年初,王正被任命为新建的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副所长和总工程师,参与建所的组织领导工作。上级赋予该所的任务是为当时正在开展的重大国防工程提供专用计算机。他在十五所历时五年的任职期间内,对于规划该所的科研方向、研究室的设置、科技队伍的培养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专用计算机的总体设计、方案论证、型号系列等也有许多建树。
1963年3月,王正又被调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一上任就参与组织领导了109乙型和109丙型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任109丙机技术核心组组长,在方案论证、实验设计、生产工艺和组装调试各阶段发挥了全局技术总指挥的重要决策作用。109丙机在我国使用长达15年,为我国核物理研究和原子弹试制发挥了重大关键作用。70年代中期,他参加了013型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研制的技术领导工作。70年代后期,在他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勇担757工程千万次
王正,男,原名王志毅,1912年4月28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童年时,其父从商破产,家境每况愈下。1918年起在家乡接受学堂教育。1929年经亲朋介绍考入半工半读的上海劳动大学工学院,锻炼和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后转入北平大学工学院攻读电机工程,于1933年7月毕业。毕业后先后在青岛市电话局、济南女子职业学校、育英中学、北平社会局、工务局、庐山管理局、日伪青民船公司等处任见习员、技佐、技士和教员等工作,变动频繁,只求维持生计。1935年11月因病回家休养,失业之苦相继而来。1943年初在山东诸城中学任教时与八路军滨海军区第8支队接上关系,被派往国民党山东保安暂编第二师张步云部队,张给王正以参谋主任的名义与八路军进行谈判,从当年3月开始,他遂利用这个机缘,从青岛、济南等敌战区为我八路军购买通信器材等军需物品并设法运入解放区。1944年4月,在为我八路军运送大批电池时,被张步云发觉而遭逮捕。经我地下党营救逃出,并于当月奔赴八路军鲁中四军分区,正式参加革命队伍,从此开始了在八路军和后来的解放军内从事通信方面的技术工作,包括任山东八路军通信学校教员、教育长,山东军区通信局工程师。1946年11月转到华东军大任八大队教务主任兼为学生教授通信技术课。1948年9月调任华东军区通信局工程师,山东省人民政府技术顾问,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4年4月到1948年底,王正为我军在通信技术方面作出了如下重要贡献:①制作或主持研制成功128式无线电发射机,超短波多路通信机和单边带多路发报机等通信设备;②培养训练了我军急需的通信技术人才;③研制了供华东解放区广播电台用的短波广播机,建立了华东解放区的发射台,以及在济南解放后为山东省设计安装了第一部人民广播电台。1949年上海解放之后,王正奉命转入地方工作,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华东电信管理局副处长,电信研究室主任,华北区电信局器材处副处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十局技术处副处长等职。
抗美援朝初期,王正随总参通信兵部有关领导赴朝鲜战场,视察我国生产的电器产品质量情况和在实践中的适应性,发现了许多问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回国后,他参与了一系列旨在提高通信装备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大产量的谋划与组织部署工作。
1956年—1958年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所副所长,在通信方面有所建树。
1956年7月,国家决定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王正受命以副团长身份率中国计算技术考察团赴苏联,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分别对莫斯科、列宁格勒计算技术的科研、生产与教育进行了考察,并重点对M-20计算机进行了学习。回国后,于1956年12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副主任,成为开创我国计算机事业、组织研制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创始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是根据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第41项“计算技术的建立”任务而于1956年6月本着科研、工业、部队先合后分原则建立的。筹备期间,研究所组建了3个研究室,王正兼任其中的元件研究室主任。他参与组织并主持103型、104型我国最早的电子管计算机的仿制。这两台计算机分别于1958年8月和1959年9月宣告诞生。
在此期间的1958年初,王正被任命为新建的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副所长和总工程师,参与建所的组织领导工作。上级赋予该所的任务是为当时正在开展的重大国防工程提供专用计算机。他在十五所历时五年的任职期间内,对于规划该所的科研方向、研究室的设置、科技队伍的培养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专用计算机的总体设计、方案论证、型号系列等也有许多建树。
1963年3月,王正又被调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一上任就参与组织领导了109乙型和109丙型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任109丙机技术核心组组长,在方案论证、实验设计、生产工艺和组装调试各阶段发挥了全局技术总指挥的重要决策作用。109丙机在我国使用长达15年,为我国核物理研究和原子弹试制发挥了重大关键作用。70年代中期,他参加了013型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研制的技术领导工作。70年代后期,在他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勇担757工程千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