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王之卓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中科院院士、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

  

王之卓院士

王之卓(1909 12.16 - 2002 05.18),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河北丰润县人。
  193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39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武汉测绘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教授。
  40年代发表了《航测垂直摄影光束仿射性变换》,对当时立体测图技术有重要价值。
  50年代,针对外国专家的山区相对定向公式不足之处,提出了精度更高的公式。从理论上对航测成图方法和空中三角测量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推演出各种方法的精度估算公式,为生产提供了理论根据。
  60年代初,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加密理论与方案。
  80年代,指导完成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全数字化测图系统》。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详细资料及贡献】


  1909年12月16日(清末宣统元年〔农历己酉年〕十一月初四日):诞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直隶省(今河北省)丰润县东丰台镇(今属天津市宁河县)一乡绅商贾书香门第家庭。父亲:王绍曾,母亲:庞伯坤,长兄:之翰,二兄:之章。
  1910—1916:启蒙于家教国学,熟读《三字经》、古典古训古诗词等。
  1916—1920:于直隶省丰润县东丰台镇小学读书。
  1920:父母亲接王之卓离开了东丰台古镇老家,来到父亲供职的江苏,送他进南京奉直旅宁公学读高小。长兄之翰大他12岁,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美国攻读土木工程专业,父母常以之翰为榜样启迪他用功读书。
  1922—1926: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附中住校读初中、高一,入学即入选童子军接受严格训练。寒暑假日回到父母家中,听父亲讲授国学。
  1926:江苏省海门县海门中学短期读高一(为避战火急忙转学)。
  1926—1928、8:江苏省立南通中学读高二、高三,数理化生外诸科成绩拔尖。
  1928年4月,英文作文What should a young man strive for during his life?(一个青年人在他的一生中应当为了什么而努力?)被选入《民国十七年(1928)全国中学学生英语成绩》一书,世界书局 1928年出版。
  1928年8月,经考试被择优录取进入交通大学学习。
  1928、9—1932、7:在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习。成绩优异,每学期都获学校免学费奖励,还相继争取到上海银行奖学金、老山德培奖学金、宁大奖学金等,在经济上可由自己负担不要家庭供给了。
  1929:遵父母之命,与少时订婚青梅竹马、18岁的大家闺秀齐严淑结婚。(岳父:齐逎臣、岳母朱福珍,内姐2个、内弟4个。)婚后,说服家人不急于生儿育女,劝爱妻考入北京若瑟女子师范学校(光华女子中学)读书4年。自己回交通大学勤学苦读,努力争取交大毕业总成绩全校第一名,争取公费留学。
  1932、7:交通大学毕业,各科毕业成绩总平均分为9071高分,全校第一名!
  1932、8—1934、7:任陇海铁路公务处实习生,不忘报考公费留学,带书本在工地挤时间夏习。
  1933年曾报考清华大学公费留美未被录取不气馁,下决心再考,直至录取为公费留学生。
  1934、7:参加第二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生选拔考试,全国录取26人。其中测量学名额仅4名,他从300多应考者中脱颖而出,与夏坚白、陈永龄、董钟林一起被录取,录取率仅为七八十分之一。
  1934、8:与第二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生一行26人,乘远洋客轮从上海港起航,经中国的东海、台湾海峡、南海,泊新加坡,穿马六甲海峡,过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抵法国马赛港登岸。再由马赛经巴黎穿过法国渡英吉利海峡,到英国伦敦。
  1934、820:长女出生在天津老屋,由贤妻取名为“守恬”,小名“百乐”。
  1934、8—1935、7:于英国伦敦大学土木系帝国学院攻读测量专业。获 DIC 文凭(工程师文凭)。
  1935、7:与夏坚白、陈永龄一起从英国转学到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测量系学习,因未学过德语,三人利用暑假进该校德文班攻德语,9月开学即能跟着德国同学一起上德语测绘专业课程。
  1936:其妻严淑携两岁长女守恬,与她闺友、留德学生张有令的妻子搭伴长途跋涉抵柏林来伴读。
  1936:在柏林由夏坚白介绍加入中华自然科学社。
  1937、7:获取了柏林工业大学特许工程师(DiplomIng)文凭。
  1937、7—1939、2: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航空摄影测量工学博士学位,导师是德国著名摄影测量学家拉赫曼(OTTOLACMANN)教授(1877—1961)。
  1938、929~106:在意大利罗马列席旁听了第五届世界摄影测量会议,夏坚白、陈永龄和黄维恕一同在会议。
  1939、29:德文博士论文《多片测图仪上比例尺和交向系统误差对空中三角测量的影响》(Der Einfluβ Systematischer Maβstabsund Konvergenzfehler bei Aerotriangulationenmittels Mehrbidkartiergerten)通过答辩,并被答辩委员会评为 “最优等”,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航测学者。随即博士论文在德国出版。
  1939、2:辞别导师,离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火药味愈来愈浓的柏林,扶着怀孕已八个月的严淑、携着五岁长女,抢在德意法西斯全面发动欧战、航路中断之前回国。踏上归国万里路!首先乘车到法国巴黎,自己找房子租住。随之在其妻待产期间,抓紧时间参加法语班学法语。
  1939、4:次女诞生在巴黎第十四区DR大街74号市立医院,法国护士小姐给她取了个法国小姑娘名字“西孟”,其妻给次女取名为“守范”。
  1939、7:见欧洲和太平详战火一触即发,担心航线受阻隔,与妻女乘东方快车抵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港,转搭意大利一艘运输商船穿洋过海,经新加坡、中国南海到香港。
  1939、8:在香港滞留与国内书信联系找工作,等消息约一个月。后接到内迁云南昆明澄江镇中山大学的聘书,但此时日寇正准备大举进攻广州,回国路阻断;忙拖家带口,急渡北部湾绕道越南回国到中山大学。
  1939、9—1940、7:任云南昆明澄江镇中山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讲授测量平差等课程。与夏坚白、陈永龄三人协商合著一套中国的测量学大学教科书,并以《测量平差法》为始。
  1940:在昆明加入中国工程师学会。
  1940、8—1943、9:任四川北碚中国地理研究所大地测量组副研究员。在极为艰苦的抗战相持阶段,油灯下读书搞研究,除与夏、陈合作著书外,撰写论文、文章、书评近20篇,发表在与该所共同创办的《测量》和《测量专刊》上,其中有3 篇在美国学术杂志上刊登。还参加了该组“测量实验区”的测量工作。
  1941、1—1943、9:在四川南溪李庄任同济大学测量系兼职教授,讲授航空摄影测量等课程。
  1943、3:在《同济测量系的使命》一文中呼吁:“我们学测量的人,在本身学术方面立定了根基之后,还需
共4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85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