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王之卓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要有推动事业的认识与精神!”
  1943、4:与陈永龄、夏坚白完成测量学大学丛书之《测量平差法》之书稿。
  1943、10: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反攻之际,投笔从戎,赴贵州贵阳出任国民政府军令部第四厅(后易名为陆地测量局)测量技术室主任、测量监(同少将衔),主管测量技术问题。 1944:受陆地测量局委派参与商谈及签署“中美航测合作合同”。同年2月,小女儿出生在贵阳市,取名为“守威”。
  1945:被派往设在印度的美军空军基地2个月,协助美方训练中美合作航测队负责摄影方面中方约十余人的航空摄影技术。
  1945—1946、8:率中美合作航测队负责内业成图方面十余人去美国,参加航测成图工作,替中美航测队的中方人员作一些必要的联系后,为起草拟定《中国航测十年规划》,在美国考察航测事业一年多。加入美国摄影测量学会和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交纳会费换取该会杂志、参加学术报告会等;回国后没交会费自然退出。
  1947、7:与陈永龄、夏坚白完成测量学大学丛书之《航空摄影测量学》之书稿。
  1947:与陈永龄、夏坚白合著测量学大学丛书之《测量平差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49、7—1952、7:交通大学教授、校务委员会常委,中国科普学会上海筹备分会副主仼,中国科学家联合会上海筹备分会委员。
  1949、10::与陈永龄、夏坚白合著测量学大学丛书之《航空摄影测量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51:与李青岳合著《测量实习》,由上海龙门联合书局出版。
  1951:与陈永龄、夏坚白合著测量学大学丛书之《大地测量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52:与纪增觉合著《平面测量教程》,由上海新亚书店出版。
  1952、8—1956、7:参与创建青岛工学院,任该校教授、教务长,青岛市首届人大代表、青岛市首届政协常委。
  1953:与夏坚白、陈永龄合著测量学大学丛书之《实用天文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54:自学俄文,与孙护合译前苏联斯基里多夫著《立体摄影测量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55、3:《测绘通报》创刊,任编委,发表《航空测量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呼吁国家设立“统管经济测量工作的总的机构”。
  1955、6:任武汉测量制图学院筹委会委员,参与筹建新中国第一所民用测绘大学。
  1955、10—1956、8:根据武测筹委会统一安排,从青岛工学院借调到上海同济大学,从事航测教学科研及前苏联专家方面的工作。
  1956:与孙护合译前苏联德洛贝雪夫著《摄影测量仪器学》,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56、7:参与筹建中国测量制图学会(中国测绘学会),任筹委会副主任委员。旋即任中国代表团团长,代表学会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国际摄影测量大会。
  1956、8:调任原武汉测量制图学院一级教授、航测与制图系首任系主任。
  1956、10:赴捷克布拉格出席社会主义国家测绘勤务会议。
  1956:当选为武汉市人大代表。
  1957、8:原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将航测与制图系分开为航测系和制图学系,任航测系首任系主任。
  1957:在《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学报》创刊号发表论文《偶然误差累积的系统现象及其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在中国首次提出了偶然误差累积的规律。
  1957、12: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苏朝越蒙五国测绘科技会议,发表题为《起伏地区航摄像片相对定向元素解算公式的研究》,提出的新解算公式之精度大大优于前苏联的“瓦洛夫公式”,被人称之为“王之卓公式”。
  1958:与原武汉测量制图学院航测系教师合编《摄影测量学》、《立体摄影测量学》,原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出版。
  1958、10:赴匈牙利出席社会主义国家测绘勤务会议。
  1959:当选为第二届湖北省人大代表。
  1959、10:出席全国工业交通财贸战线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即全国群英会)。
  1960、2:参加了在前苏联莫斯科举行的有关中国青藏高原测图问题的中苏会谈。
  1960:为其研究生制定了六大研究方向:电子模拟测图仪(即后来的解析测图仪)设计、缝隙纠正仪设计、自动立体测图研究、电子计算机在航测中的应用、静电摄影与摄影影像质量评定;这六大研究方向实际上是20世纪60~80年代国际摄影测量科学的发展方向。
  1959—1961:与武测航测系教师合编《航空摄影测量学》(上下册)。其中,下册由中国工业出版社1961出版,上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1963出版。
  1960:发表《缝隙山地纠正仪的设计》,根据中国拥有较多大型纠正仪实际,独创了利用常规严格光学控制第二类型纠正仪进行影像地图制作的理论,为中国应用正射投影技术开辟了道路。
  1962:发表论文《利用电子计算机解算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公式》,开创了中国摄影测量学科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道路。
  1963、5:经国务院131次全体会议通过,任原武汉测绘学院副院长。
  1964: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5:发表《航空摄影测量科学技术的现代发展》一文,分析美国卫星测绘月球表面消息,即预言航空摄影测量向遥感发展、融为一体、为环境科学服务,是中国科学界对遥感的先知者之一。
  1966、9—1974:在文化浩劫中饱经风雨。
  1970、10:武测师生在“学农”中被遣散,分别时叮咛大家不要丢掉航测专业、不要丢掉外语。
  1970、12—1974、3:年逾花甲被发配到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改行刻中文蜡纸、挑塘泥、进牛棚。后在该校政工组负责人、老干部杨坚暗中保护下调到外语教研组给工农兵学员教公共英语。环境稍有改善,他又冒着被第二次被打倒的危险,从中科院武汉地震大队老友、亲家方俊(后亦为中科院院士)那里借来外国航测新文献资料钻研。
  1974、4—6月:回到重建的原武汉测绘学院,立即承担了国家测绘局重点科研项目《小比例尺放大成图》的研究。在《关于发展我国 1∶1 万测图技术的一些意见》中提出了使一幅航测像片可制作一幅1:1万地形图的方法,很快用于生产实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1974:为重建的原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制定了解析空中三角测量、近景摄影测量、摄影测量自动化、数字地面模型、遥感及其应用等新的五大研究方向。重新组织学术梯队,衔接因“文革”造成的中国与发达国家先进科学之断裂带,不断创新。开设了“航测新技术”专业课程,到全国各地讲学,介绍航测新技术……
共4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00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