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北京自然博物馆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建省的武夷山自然博物馆、广西柳州的白莲洞洞穴博物馆、黑龙江地矿博物馆、湖北省武汉地质博物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海南三亚古生物博物馆等,其中,为新疆吐鲁番设计和施工制作的新疆吐鲁番巨犀化石陈列馆,是我国西北地区建立的第一座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拥有一支科学态度严谨、朝气蓬勃的科研队伍。1986年,以该馆生态研究室为基础,在大兴南海子建立的麋鹿研究生态实验中心引进英国的麋鹿种群成功,即现今的“麋鹿研究中心”。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北京自然博物馆每年完成20多项科研课题,其中1992年—1997年中,全馆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6个、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个、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萌芽计划基金项目1个,有4名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1977年和1978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先后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对新疆天山托木尔峰的联合科学考查,陈绍煋研究馆员参与的《天山托木尔峰地区的高等植物区系调查》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二等奖;甄朔南研究馆员等人的《中国恐龙足迹研究》完成了对中国恐龙足迹的开创性研究;王绍芳研究馆员的《湘中晚石炭世底栖动物古生态及群落研究》分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三等奖;李建军研究馆员的《南极费尔南德斯半岛鸟类足迹研究》论文收入了我国第四次南极考察论文集,该项目获199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黄劲松副研究馆员参与的“华北植物区系地理研究”获中国科学院1998年科研三等奖;本馆还完成了国家科委委托的“关于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可行性研究”项目。
  北京自然博物馆还和国外开展了一些合作研究项目,如与美国地球探索协会合作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古生物考察,与美国新墨西哥州自然博物馆合作的云南禄丰下侏罗纪似哺乳爬行动物研究以及杨思谅研究馆员与德国圣肯堡自然博物馆合作的蟹类研究;饶成刚研究馆员曾与美国学者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共同发表了“早期鸟类飞翔与攀握:来自中国下白垩统地区的新化石证据”的论文。1994年北京自然博物馆与柳州白莲洞洞穴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中国古人类与史前文化渊源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于1993年举办了“自然科学博物馆与环境”国际学术讨论会。本馆的科学工作者还曾当选为国际第四纪地学大会的中方主席和世界鸟类学会秘书长。
  几十年来,北京自然博物馆先后出版一些有代表性的科研专著和科普读物,如甄溯南的《中国恐龙足迹研究》、蔡其侃的《北京鸟类志》、王鸿媛的《北京鱼类志》、刘思孔与他人合著的《中国蝶类志》及《中国鸟类食毛目的研究》等。馆内有关专家还直接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植物志》等专著的编纂工作。由馆内专家集体编写的科普图书《生物史图说》,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周国兴研究馆员的《人之由来》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读物;1996年关键研究馆员等撰写的大型科普读物《恐龙时代》一书,被出版社作为优秀图书推荐给读者。科普作家唐锡阳的著作《环球绿色行》一书,读者反映强烈。甄塑南和周国兴研究馆员曾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称号。
  北京自然博物馆内的北京动物学会等学(协)会还利用假期举办各类夏令营和生物教师培训班等活动,如先后组织了9届北京市中小学生物知识竞赛、生物夏令营和科普讲座以及策划“小手牵大手走进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专业学术刊物《北京博物馆研究报告》创刊于1979年,已出版了60期,并与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研究机构保持着资料交换关系。2005年2月《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报告》改为《自然科学与博物馆研究》,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北京天文馆共同主办。本馆与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主办的科普期刊《大自然》杂志创刊于1979年,已发行出版了119期,目前年发行4万余册,1997年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
  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文物局二OO七年十二月十九日通知,北京自然博物馆建筑已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列入《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


馆长致词

  我国领土辽阔,东南临大海,西北上高原,横向地势连绵起伏,纵向跨越纬度近50度,涵盖寒温带至热带的各个气候带,承受西风环流和东亚季风的耦合作用。正是如此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我国多彩多姿的自然生态类型和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引起世界上科学家的青睐和各国人民的羡慕。勤劳的中华民族正是在这块地域上劳作、发展和壮大。研究和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保护意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无疑是自然博物馆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义务。
  北京自然博物馆已经走过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在几代人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下,我们在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展览设计和科学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长期以来,北京自然博物馆一直承担着国家级博物馆的重任,不断扩大与国际上同类博物馆的合作。我们相信,在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刻,在发展科学、重视人才、推进科学教育的全新时期,北京自然博物馆一定会有更快、更大和更高的发展。


历史回顾

  •1951年 3月 经中央宣传部文教委员会批准,中央文化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成立了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文化部丁西林副部长兼任主任委员,委员包括裴文中、郑作新、张春霖、胡先驌等人。
  •1951年 4月2日 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正式成立,办公地点设在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的文华殿、传心殿和清史馆,裴文中兼主任。由中央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发文向全国征集标本和展品,并从全国各地抽调业务与行政干部。当年,原文化部科普局所属的标本制作所和中央人民科学馆全部职工并入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并接收了南京博物院、北海大众自然博物馆以及河北省的大批鸟类标本、珊瑚标本和古脊椎动物等化石标本。到1952年,筹备处已初具自然博物馆的雏形,并在1954年至1956年先后举办了新中国的首批大型展览:“全国矿产资源展览”、“全国农业资源展览”、“解放台湾
共6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12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