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阎沛霖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简介

      阎沛霖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宁安县,1931年就读于天津南开大学,在校期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7后到国民党政府兵工署弹道研究所任技术员,仍继续积极从事对抗战有益的工作。1932年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失掉组织关系,1938年重新入党。1941年后先后任延安自然科学院教员、班主任、系主任,张家口工业专门学校教育处处长,东北大学(佳木斯)自然科学院院长,西安煤矿公司经理,吉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东北工业部教育处处长兼沈阳工学院院长。1952年后,先后任政务院重工业部教育司司长,国家计委设计计划局副局长,国家建委党组成员、建委委员、重工业局局长。1957年调入中科院,主持我国第一个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筹建工作,后任首任所长,1977年调任国家科委一局负责人,后任局长。阎沛霖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民族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计算机摇篮的创建者

          作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早年投身革命事业的阎沛霖一直为我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以说,中国的计算机事业是他一生事业的分水岭。早年,阎沛霖为解放区创建科技院校、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做出了贡献。之后,他主持筹建了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组织研制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造就我国首批计算机科技队伍,指导并推进了全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培养工业人才
  1941年1月,30岁的阎沛霖从白区来到了延安,分配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工作。1946至1947年,他曾先后担任张家口晋察冀工业专门学校教导主任和东北大学(佳木斯)自然科学院院长。1948年吉林解放后,阎沛霖被派往吉林,在东北工业部领导下筹办吉林工业专门学校,并任校长。因该地区刚刚解放,首先开办短期政治培训班,广招东北解放区知识青年千余人进行培训。结业后,由东北工业部分配工作。 
  沈阳解放后,阎沛霖调到沈阳,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教育处处长,筹建了沈阳工学院并兼任院长,同时还在东北地区建起了数所不同工业行业的中等技术学校和一所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阎沛霖主持工作的这些院校,为早期的东北地区工业建设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各类科技干部。1952年,阎沛霖调到北京,在政务院重工业部任工业教育司长。1953年到1957年,阎沛霖先后在国家计委担任设计局局长,在国家建委担任重工业局局长和建委委员等。
  事业的转折点
  1957年12月,阎沛霖调入中国科学院,主持我国第一个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的筹建工作,任筹备委员会代主任。创建这个我国第一个计算机事业的摇篮,成为他一生工作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他遵照“先集中,后分散”的组建原则,团结筹委会的一班人,依靠集中来的专家学者,狠抓了两项工作:首先是培养计算技术专业人才。他除了派遣实习生、研究生、大学生到苏联去学习计算机技术之外,还在国内举办面向全国招生的计算数学训练班和计算机训练班,并派遣一批学有专长的科技人员到苏联去考察计算机。另一方面,阎沛霖着手仿制苏联的M-3和БЗСM计算机,通过通力合作,先后于1958年和1959年成功地制成了全部基于电子管的我国第一台103小型通用数字计算机和第一台104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并于1959年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之际,被任命为首任所长。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在国际上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技术浪潮的推动下,所内也相当快地开始了从第一代计算机向第二代计算机的过渡,包括着手开展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和相应的预先研究与远期规划等工作。中科院计算所在阎沛霖主持下开发成功的很多早期计算机,为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其中的109丙机还被誉为“功勋
共3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71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