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侯学煜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中科院院士、生态学家

  (1912—1991)


生平简介

  著名植物生态学家、地植物学家。
  侯学煜1912年(民国元年)4月2日出生于安徽省和县。
  193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农业化学系。
  1945-1949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1950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后为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后创建植物生态研究室并任主任,其间,从1984年起兼任南京大学地理系(后为大地海洋科学系)教授。侯学煜先后当选为第三届中国科协委员,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壤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顾问,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委员;还曾先后担任国家"人和生物圈"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西北防旱组、草原组、农业生物组成员,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委员、自然区划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副队长,国家自然地图集编委会委员,《土壤学报》、《植物学报》、《地理学报》、《植物生态学地植物学丛刊》、《自然资源》编委等职。
  侯学煜长期从事地植物学、植被制图、植物生态学等研究工作;主张土壤性质明显受母岩性质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的单纯气候决定土性论的观点,最早发现和研究中国的土壤指示植物;研究植被地理分布,主张山地垂直地带性服从水平地带性规律,为所著中国植被分区建立了理论基础;中国编制中国植被图的先驱,农业植被制图创世界先例;提出“大农业、大粮食”的观点,大力宣传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后被选为学部常委。1991年4月16日逝世。1993年8月荣获1993年度中华绿色科技奖特别金奖荣誉奖。


学术成就

  侯学煜是中国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早在30年代后期,他就发现了植物种类分布与土壤酸度的关系,写出了一些有关钙质土和酸性土的植物群落论文。在美国期间,又进行了化学元素成份的研究,发现一些酸性土指示植物富集锰和铝。1954年,完成《中国酸性土、钙质土和盐碱土指示植物》一书,该书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50年代后期,著有《中国的植被》一书,书中附有图300页,其中有1∶800万中国植被图和中国植被分区图。1965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图集》中,他主编1∶1000万中国植被图。1978年完成《中国植被地理及其化学成分》一书。他所编的中国植被图均得到国内外的好评。他所著的《植物生态地理学的内容任务概念和研究方法》一书被列为一日本著名学者的著作的主要参考书之一。1956年在巴黎国际土壤学会议上发表的《中国植被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一文被世界各国有关学者经常引用。
  侯学煜还十分注意农林业与气候、土壤的关系,除发表有关论文外,1963年应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的要求,与他人合著了《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为目的的中国自然区划草案概要》,后来国家作为重要文件下发有关单位。
  1965~1966年应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要求,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了桂南水稻黄叶病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对当地农业增产曾起了一定的作用。
  1978~1980年间,侯学煜先后发表《对西北干旱地区建设的意见》、《对发展我国农业的一些意见》、《保持生态平衡,加快发展我国农林牧副渔业》等多篇论文,对我国农业政策提出了一些看法,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侯学煜一生中先后发表专著10多部、论文200余篇。
  侯学煜学识渊博,造诣精深,学术思想敏锐活跃,科研成就卓著。他认为土壤性质明显受母岩性质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的单纯气候决定土性论的观点,最早研究和发现中国的土壤指示植物,并发现了若干富集某些元素的植物;他在研究植被地理分布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山地垂直地带性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植被分区建立了理论基础,他本人也成为编制中国植被图的先驱,并开创了编制农业植被图的世界先例。侯学煜关注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问题,提出“大农业、大粮食”的观点,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侯学煜在几十年的科研教学工作中,诲人不倦,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的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其中不少已是学科的带头人和知名科学家、教授。他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而竭尽了全力。


往事略集

  ▲(一) 指示植物和植物化学成分
  早在30年代后期,侯先生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期间,就深入西南山地进行植物与土壤关系研究。他发现植物种类分布与土壤酸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在南方酸性土壤上分布有酸性土植物芒萁,同样在南方碱性土上就分布蜈蚣草等;在海滨分布有碱地植物如翅碱蓬等;在含盐量较高的土壤中分布有盐生植物猪毛菜等;在沙质土壤上分布有沙生植物油蒿等。在美国期间,又进行了植物化学元素成分的研究,发现一些酸性土指示植物富集锰和铝,土壤性质明显受母岩性质的影响。这些学术论文分别发表在《Soil Science》上(Hou & Merkle, 1950)。
  侯先生是世界上很早注意到植物分布受土壤因素控制的科学家,他认为植物群落不是单纯取决于气候,土壤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后来,他提出了土壤指示植物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单纯气候决定土性论的观点。美国著名植物生态学家Whittaker (1951)发表《评论植物组合和顶极概念》一文中将侯氏的观点归为土壤顶极学派。
  1954年侯氏完成了《中国酸性土、钙质土和盐碱土指示植物》一书,该书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59年出版《中国150种植物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一书,填补了国内植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空白。晚年还执笔编写《中国植被地理及优势植物化学成分》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中国150种植物化学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又扩大到农作物、草原植物、荒漠植物,成为国内植物化学成分和元素背景值研究的必备参考书。
  ▲ (二) 中国植被和中国植被图
  侯氏在研究植被地理分布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山地垂直地带性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植被分区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植被地理分布的“三向地带性”方面,科学地指出在处理纬度地带性和高度地带性关系时,高度地带性要服从纬度地带性。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侯先生领导了由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有关部委和各省区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等53个单位250多位专家,对全国的植被分布状况进行的“家底”清查,这项浩瀚的工程历时30多年。该成果就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中国植被》,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当时政治挂帅的原因,《中国植被》的主编一职没有让侯氏担任,这对于侯氏在中国植被研究的先驱作用是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的,对侯氏多少留下了些许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79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