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崇澍
生平简介
钱崇澍(1883 11.11 - 1965 12.28),字雨农,浙江省海宁县路仲人(今海宁市斜桥镇)。生于1883年11月11日,卒于1965年12月28日,享年82岁。植物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中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地植物学、植物区系学的创始人之一。钱崇澍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以“志在有恒”为座右铭。1904年,在清朝举行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他考中秀才;1909年被保送到唐山路矿学堂(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1910年考取清华留美公费生,与胡适、李四光、赵元任、竺可桢等一起远渡重洋赴美国深造,先在伊利诺大学学习农学,后又主攻植物学,于1914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随后到芝加哥大学进修一年,学习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
1916年回国后,钱崇澍曾担任南京金陵大学教授;1922—1923年,被聘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教授,讲授“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类学”、“树木学”等课程;1923年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厦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所长、教授兼植物学部主任,四川大学教授兼生物系主任,中央研究院第二届评议会评议员,复旦大学教授兼农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士等职;1950年后,他历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一级研究员,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等职;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学部委员)。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被选为常务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崇澍无论在学校任教,还是在研究所工作,始终坚持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植物学家。凡他任教过的学校,都建立了植物标本室,为各地开展植物区系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他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树立专业思想,唤起学生们学习的极大兴趣和采集植物标本的热情。
钱崇澍在植物学很多领域所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并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了达到科学研究的目的,他多次努力进入中国人不敢闯的禁区。在植物分类学方面,他是第一个用拉丁文发表植物新种的中国科学家,开中国学者发表植物新种之先河。在植物生理学方面,他是中国最早研究植物生理学的学者。在植物生态学和植物群落学方面,他是研究中国植物生态学的第一个学者,1927年他发表了中国最早有关中国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的论文。1923年,他与邹秉文、胡先骕共同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大学植物学教科书。他是最早提出中国植被分类与分布的学者。
钱崇澍还十分重视森林植物的研究,对植物学史亦颇有研究,同时也颇看重科学普及工作。他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许多重要文献,如:《中国森林植物志》、《中国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区划草案》、《中国植被类型》、《黄河流域植物分布概况》、《中国植物志》等。
钱崇澍,植物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植物学奠基人之一。毕生从事植物学研究、教育和组织工作。1916年、1917年和1927年分别发表的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论文,均属我国在各该领域的第一篇科学文献,对难度较大的兰科、荨麻科、豆科、毛茛科等植物的分类进行了系统研究,培养了许多植物学人才,对我国近代植物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钱崇澍,字雨农。1883年11月11日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祖父钱保塘,曾任四川县令。父亲钱剑虹,善做诗词,以教书为生,家中略有积蓄,有子女十人,钱崇澍排行第三。在家庭的熏陶下,钱崇澍自幼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在家乡读私塾。1904(清光绪三十年)年考中秀才。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钱崇澍考入上海南洋公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学习,毕业后被保送进唐山路矿学堂(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后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清华大学前身)。1910年钱崇澍与唐山交大同学竺可桢等一些富有理想的青年赴美留学。先后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自然科学院、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学习。他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刻苦学习近代植物学课程,获得学士学位。1916年学成回国,受聘在江苏甲种农业学校教书。除教植物学和树木分类学外,还开展植物学的研究。1919年受聘在南京金陵大学任教授,他的教学才能在国内已初享声誉,旋被东南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聘任为教授,教植物分类及植物生理课。1923年钱崇澍到清华留美学校教生物学,1925年该校改为清华大学,学制四年。1920年设立生物系,钱崇澍是第一任生物系主任。他先后讲授科学概论、植物学等课程。1921年钱崇澍做完植物区系工作,辞去清华大学生物系主任,受聘为厦门大学教授。20年代后至1949年,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任研究教授兼植物部主任,任四川大学教授兼生物系主任,复旦大学教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钱崇澍应邀到中国科学院工作,任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1953年以前为植物分类研究所)。该所在南京、庐山、昆明和武功设立工作站,开展对各该地区的植物调查和研究。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这些附属单位后来相继独立,成立相应的研究所或植物园。1955年,钱崇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还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和第二、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以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务。
1963年10月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中国植物学会30周年纪念会,并隆重庆祝钱崇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50周年。会上,他继续当选为植物学会理事长。当时他已经是80高龄的老人。正当他满怀信心为祖国科学事业贡献有生之年时,无情的胃癌夺去了他的生命。1965年12月28日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3岁。
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奠基人
中国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很久以来,英、法、德、美等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多次来我国调查植物资源和采集植物标本。从19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对中国植物的研究主要由外国人把持,大批标本包括珍稀、模式标本流落国外,有关中国植物的调查和研究论文也是外国人写的。在国内,近代植物学曾先后两次被介绍进来,出版和翻译了一些国外植物学的书,但由于长期受封建社会的桎梏,都没有受到重视,直到本世纪初近代植物学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钱崇澍对这种状况早就不满。他认为不建立中国近代植物学,怎能开发利用祖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又怎能改造我国落后的农业、林业,建设成一个富强的国家呢?钱崇澍怀着满腔救国激情,决心要更快地将自己学到的近代植物学知识播种在祖国大地上,让它生根、开花、结果。他当时克服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重重困难,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致力于在国内建立和发展近代植物学的研究工作。
他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在许多方面都是开创性的。1916年,在国外发表了《宾夕法尼亚毛茛两个亚洲近缘种》,这是中国人用拉丁文为植物命名和分类的第一篇文献。1917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