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朱永官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朱永官:我觉得回来以后很习惯,毕竟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嘛!当然,在国内和国外工作,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一个与不同的个体一起合作的过程,不同的只是工作的方式和风格罢了。任何一个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必须要有团队协作的精神,都必须要有互相学习和尊重他人的习惯,尤其是科研工作者。我们从事的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凭借某一个人的能力单独完成,因此不论在哪里,都需要去承认和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记者:但有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比如牛顿,一个苹果砸下来,他就能思考出万有定律,团队协作对他似乎不适用?
  朱永官: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个人英雄在如今已经很难找到了,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不再是一个盛产个人英雄的时代。在基础科学构架已经高度完善的今天,更多的科学研究已经不可能是某个人拍脑门就能完成的了。对于一些成功的人才,社会可以把他当成典范来宣传,让更多的人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但是作为人才本身,一定要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白自己取得的成功决不可能仅仅是靠他一人之力。团结协作绝对不是单向无回报的付出,而是一个互利双赢、共同进步的过程。
  记者:现在很多科研团队中的成员是在读的研究生,他们只是短期地作为科研团队的成员,拿到学位后就有可能不再从事原先的研究。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会不会导致学非所用、团队协作不够稳定?
  朱永官:我们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每年培养毕业的研究生大概有100余人。在我看来,培养人才分两个过程:大学本科教育之前主要是一个学习基础知识构架、提高智商的过程;而研究生教育更多的着重点应该是放在能力培养方面(包括情商)。人才培养不应仅仅是简单地教授科学知识,更应当培训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侧重点除了注重学到了什么,还要强调训练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他们走进社会以后依然能够保持继续学习的能力。
  敢于尝试:机遇要靠争取
  记者:除了创新和协作精神,您认为还有什么因素决定着人才是否成功?
  朱永官:挑战精神。要敢于尝试,敢于做一些看上去不太可能的事,同时也要敢于接受失败,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这是中西方文化的一个比较大的差别。我喜欢看一些人物传记,他们很多人之所以有传奇的经历,首先就在于他们相信奇迹,因此他们才能创造出奇迹。
  记者:举一个您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
  朱永官:我还在南京读研究生的时候,曾经在国内的英文学术杂志上发了一篇论文。当时我就想,为什么不给外国一个相关的研究机构寄送一份我的第一篇英文论文呢?我就花了1块5毛钱的邮费寄了出去。结果人家不仅对我们的研究感兴趣,还资助我去泰国参加了一个学术研讨会。我自己感觉,我有90%的机会都是靠这样“试一试”的心态争取来的。
  《人民日报》 ( 2006-07-05 第15版 )
共3页 您在第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570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