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两弹元勋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第10届中央候补委员,11至14届中央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第9届全国
  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1957年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领导设计、建成轻水零功率装置并开展了堆物理试
  验,跨出了中国自行设计、建造核反应堆的第一步。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
  人,负责并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1962年主持编写的《原子弹装置科研、设
  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争取在两年内实现第一次原子弹爆
  炸试验的目标起了重要作用。参与组织领导中国历次原子弹、氢弹的试验,为“两弹”技
  术突破及其武器化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70年代以来参与组织秦山核电站筹建和放射性同
  位素应用开发研究,80年代后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技发展
  战略研究工作。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王希季 (1921- )
  云南省大理市人,1921年生,男,中共党员,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
  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1948年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研究院留学
  ,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先后在大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任副教授
  、教授。1965年后,历任七机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等
  职。
  我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及其后的气象
  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倡导并参与发展无控制火箭技术和回收技
  术两门新的学科。他创造性地把我国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提出我国第一枚
  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主持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核试验取样系列火箭的研制。作为返
  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负责制定出立足国内技术和工业基础而又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
  制方案。在他主持下大量采用新技术并突破一系列技术关键,使卫星增大了功能,延长了
  寿命,使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世界仅有的掌握此项高技术的三个国
  家之一。1982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和1990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
  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1.王大珩 (1915- )
  江苏省吴县市人,1915年生,男,中共党员,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
  院院士。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留学,攻读应用光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42年被英国伯明翰昌斯公司聘为助理研究员。1948年回国,历任大连大学教授,中国科
  学院仪器馆馆长,长春光机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院长,国防科委十五院副院长(
  兼),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防军工科学研究委员会副主
  任。
  我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他领导下,开拓与发展
  了靶场光学测试技术、激光技术及太阳地面模拟等国防光学技术领域。为配合我国中程地
  地导弹发射实验,中国科学院承担研制大型精密靶场光测设备的任务,他任总工程师,提
  出工程总体方案,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一次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当时同类仪器的国际水平
  ,满足了国防尖端武器试验的急需。继而在G179、718经纬仪和船体变形测量系统,170跟
  踪望远镜,331电影经纬仪等研制任务中,对总体方案和技术路线进行指导,解决了许多关
  键技术问题。他对国家光学技术领域的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研究方向、研制任务的确定
  ,技术基础的建议等方面,做了大量筹划决策、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工作,并积极倡导建
  立研究——发展——小批量生产一体化的体制。
  22.于敏 (1926- )
  河北省宁河县人,1926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1951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
  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从事核理论研究工作。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
  。1965年调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历任理论部副主任、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院
  副院长、院科技委副主任、院高级科学顾问等职。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
  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
  键性的理论问题。从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
  奖,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获光华奖特
  等奖。
  23.郭永怀 (1909-1968)
  山东省荣成市人,1909年生,男,中共党员,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留学并获硕士学
  位。1941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1945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
  任研究员,1946年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
  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
  长等职。1968年逝世。
  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
  、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1985年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共5页 您在第5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031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