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原“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已经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Yantai Institute of Coastal Zone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YIC, CAS),中文简称为“烟台海岸带所”。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烟台市共建资源环境与高技术交叉领域的正在建设中的研究所。烟台海岸带所将面向海岸带水资源与能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际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前沿,重点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岸带可再生能源、海岸带灾害预警与防控、海岸带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海岸滩涂可持续利用等科技方向,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和工程示范。
1、共建烟台海岸带所,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海岸线漫长,具有十分重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海岸带拥有丰富的潮汐能、波浪能、风能等能源资源,拥有芦苇、海藻、海洋微生物、红树林、鱼类等生物资源,拥有地下水、海水及矿产、滩涂、沙滩、岸线等众多资源。海岸带多风暴潮、台风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多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地面沉降、海面升高、河口和港口泥沙淤积等缓发性灾害。海岸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集约地区,其可持续发展对区域乃至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近些年来,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纷纷单独或在大学设立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研发工作。我国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研究力量不足,缺乏专业研究机构;研究工作零散,缺乏系统设计整体部署;规律认知与技术研发、工程示范及技术转移脱节。加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共建烟台海岸带所,是山东省及北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山东省海岸带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中小城市密集,产业发展迅速。 2004 年,山东省沿海 7 市陆地面积占全省的 44% ,人口占全省的 33% ,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 50% ,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 79% ,出口创汇占全省的 74% ,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在我国北方海岸带中,胶东半岛具有代表性。 近年来,山东省及北方海岸带区域水资源与能源短缺、近海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等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建烟台海岸所,将为山东省及北方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3、共建烟台海岸带所,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与区域创新体系结合共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根据中科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加强资源与海洋、生态与环境及能源领域研发力量部署,是创新三期科技布局调整的重点之一。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中科院在山东省仅设有一个研究所。共建烟台海岸所,体现资源环境科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新材料、能源及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前沿交叉,从而在山东省形成三所犄角相依、优势互补的研究所布局,形成中科院北、东、南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分工明确、各有侧重的研究格局,推进知识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紧密结合。
烟台海岸带所的使命是: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相结合,坚持科技创新与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相结合,坚持院地共建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坚持和院内有关研究所协同与自主发展相结合,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资源开发利用、重大灾害防治、生态环境治理不断做出科技创新贡献 。建议烟台海岸带所主要任务是:
—— 面向海岸带水资源与能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际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前沿,重点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海岸带重大灾害预警与防控、海岸带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海涂、沙滩、岸线以及海潮涨落带清洁可持续利用等领域,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和工程示范。
—— 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现代研究所制度,建立有利于知识转移与技术转化的管理机制,建立与区域创新体系各单元联合合作的有效方式,建立面向社会的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
—— 结合重大科技任务引进人才,结合科技创新实践培养人才,结合知识技术转移转化向社会输送人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训人才,成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人才高地,成为区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地。
烟台海岸带所将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和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组织开展集成度高且综合性强的大型研发活动、有效解决海岸带可持续发展领域产业发展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产业化的转移转化机制,与各类社会经济组织建立广泛的联系,成为我国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特色鲜明,具有 “ 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 ” 的创新型国家研究机构;成为向社会开放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平台、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的平台、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的平台。
2009年12月1日,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政府共同召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验收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路甬祥,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担任验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施尔畏,山东省副省长李兆前、烟台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永春担任验收委员会副主任。验收会由施尔畏同志主持。2006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山东省政府、烟台市政府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备忘录》;同年6月,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筹建工作组进驻烟台开展工作;9月17日,中国科学院、山东省政府、烟台市政府在济南共同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协议》。2009年7月,经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海岸带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年来,烟台海岸带所根据中科院“边建设、边招聘、边科研”的精神,以提升我国海岸带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重点开展海岸带资源化学与化工关键技术、海岸带环境与生态过程及其监测调控技术、海岸带信息与海岸带综合管理技术及其应用等3个优先发展领域创新研究。目前研究所承担国家与地方各类科研项目近137项,项目经费5400多万元,申请发明专利33项,发表高水平国际论文90多篇。研究所现有科技人员151人(95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研究员1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7人(秦伟、于君宝、刘东艳、陈令新、吴惠丰、邵宏波、龚骏)。目前已招收研究生126人,其中博士生55人。
烟台海岸带所重视对外开放与合作,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与地方大学和企业的合作。与烟台大学共建了“海岸带环境化学实验室”,与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海岸带生物资源实验室”,与山东滨州学院共建“中科院烟台海岸研究所滨海湿地研究基地”。2009年8月,与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共建海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烟台市共建资源环境与高技术交叉领域的正在建设中的研究所。烟台海岸带所将面向海岸带水资源与能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际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前沿,重点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岸带可再生能源、海岸带灾害预警与防控、海岸带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海岸滩涂可持续利用等科技方向,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和工程示范。
一、共建烟台海岸带所的意义
1、共建烟台海岸带所,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海岸线漫长,具有十分重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海岸带拥有丰富的潮汐能、波浪能、风能等能源资源,拥有芦苇、海藻、海洋微生物、红树林、鱼类等生物资源,拥有地下水、海水及矿产、滩涂、沙滩、岸线等众多资源。海岸带多风暴潮、台风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多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地面沉降、海面升高、河口和港口泥沙淤积等缓发性灾害。海岸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集约地区,其可持续发展对区域乃至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近些年来,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纷纷单独或在大学设立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研发工作。我国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研究力量不足,缺乏专业研究机构;研究工作零散,缺乏系统设计整体部署;规律认知与技术研发、工程示范及技术转移脱节。加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共建烟台海岸带所,是山东省及北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山东省海岸带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中小城市密集,产业发展迅速。 2004 年,山东省沿海 7 市陆地面积占全省的 44% ,人口占全省的 33% ,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 50% ,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 79% ,出口创汇占全省的 74% ,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在我国北方海岸带中,胶东半岛具有代表性。 近年来,山东省及北方海岸带区域水资源与能源短缺、近海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等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建烟台海岸所,将为山东省及北方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3、共建烟台海岸带所,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与区域创新体系结合共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根据中科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加强资源与海洋、生态与环境及能源领域研发力量部署,是创新三期科技布局调整的重点之一。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中科院在山东省仅设有一个研究所。共建烟台海岸所,体现资源环境科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新材料、能源及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前沿交叉,从而在山东省形成三所犄角相依、优势互补的研究所布局,形成中科院北、东、南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分工明确、各有侧重的研究格局,推进知识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紧密结合。
二、烟台海岸带所的使命与主要任务
烟台海岸带所的使命是: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相结合,坚持科技创新与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相结合,坚持院地共建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坚持和院内有关研究所协同与自主发展相结合,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资源开发利用、重大灾害防治、生态环境治理不断做出科技创新贡献 。建议烟台海岸带所主要任务是: —— 面向海岸带水资源与能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际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前沿,重点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海岸带重大灾害预警与防控、海岸带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海涂、沙滩、岸线以及海潮涨落带清洁可持续利用等领域,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和工程示范。
—— 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现代研究所制度,建立有利于知识转移与技术转化的管理机制,建立与区域创新体系各单元联合合作的有效方式,建立面向社会的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
—— 结合重大科技任务引进人才,结合科技创新实践培养人才,结合知识技术转移转化向社会输送人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训人才,成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人才高地,成为区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地。
三、功能与目标
烟台海岸带所将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和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组织开展集成度高且综合性强的大型研发活动、有效解决海岸带可持续发展领域产业发展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产业化的转移转化机制,与各类社会经济组织建立广泛的联系,成为我国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特色鲜明,具有 “ 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 ” 的创新型国家研究机构;成为向社会开放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平台、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的平台、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的平台。
四、重要进展
2009年12月1日,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政府共同召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验收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路甬祥,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担任验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施尔畏,山东省副省长李兆前、烟台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永春担任验收委员会副主任。验收会由施尔畏同志主持。2006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山东省政府、烟台市政府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备忘录》;同年6月,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筹建工作组进驻烟台开展工作;9月17日,中国科学院、山东省政府、烟台市政府在济南共同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协议》。2009年7月,经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海岸带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年来,烟台海岸带所根据中科院“边建设、边招聘、边科研”的精神,以提升我国海岸带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重点开展海岸带资源化学与化工关键技术、海岸带环境与生态过程及其监测调控技术、海岸带信息与海岸带综合管理技术及其应用等3个优先发展领域创新研究。目前研究所承担国家与地方各类科研项目近137项,项目经费5400多万元,申请发明专利33项,发表高水平国际论文90多篇。研究所现有科技人员151人(95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研究员1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7人(秦伟、于君宝、刘东艳、陈令新、吴惠丰、邵宏波、龚骏)。目前已招收研究生126人,其中博士生55人。
烟台海岸带所重视对外开放与合作,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与地方大学和企业的合作。与烟台大学共建了“海岸带环境化学实验室”,与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海岸带生物资源实验室”,与山东滨州学院共建“中科院烟台海岸研究所滨海湿地研究基地”。2009年8月,与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共建海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及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03-18 ]
下一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