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程的意见
线传感技术,面向行业或产业群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软件,网络化制造平台关键技术,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网络化制造平台,高速、高精度加工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结构复杂的模具复合加工成型技术及其装备,金属零部件的塑性成型/复合成型技术,高精度冷、温锻件生产技术,快速超塑性成型,硬脆性材料加工技术,无余量加工与制造技术,新型医疗器械产品,虚拟仪器,先进装备等。
(三)新材料与化工
新材料与化工技术是我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代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材料产品向功能化、复合化、环保化、智能化以及长寿命方向发展。世界化工技术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推动下产生新的重大突破,精细化工成为化工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我省的新材料与化工技术在纳米技术及其应用、光电子信息功能材料、膜技术和精细化工材料等方面的研发取得一定进展,但还无法满足我省各产业发展的技术要求。
围绕我省科技中长期规划以及“十一五”规划中关于新材料与化工领域发展的重大需求,高等学校应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材料、光电子信息材料、高科技纳米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具有特殊的光/电/磁功能的材料、精细化工及催化材料、太阳能及其他新型环保能源材料、纳米催化材料和纳米晶金属材料/纳米二氧化钛等光催化材料以及含有纳米晶的金属材料、材料表面的纳米化等领域发挥研究特色和技术优势。
(四)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是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围绕我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食物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我省现代农业科技将重点研究开发农业新品种、高产增效种养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农业高新技术、农业生态安全技术等,通过技术转化和基础科学研究,推进我省农业常规技术的效率革命和全面升级。
我省高等学校在植物品种改良、植物保护、生物安全、森林培育、食品安全、南亚热带园艺(园林)、农产品保鲜与加工、菌草业、生物质材料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学科优势和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围绕我省农业主导产业与特色产品的发展,高校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重点是开展种质资源发掘保存与新品种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园艺产品开发、现代林业建设、农业生物与生态安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工作。
(五)海洋与渔业
海洋产业是福建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利用科技加速海洋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强化科技对海洋产业现代化的支撑,抢占海洋经济的制高点,已成为各沿海区域发展海洋产业的重要手段。我省海洋科技创新重点是围绕海洋资源、环境、减灾等领域中的重大和前沿科技问题开展海洋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对前景广阔的海洋新兴产业进行科技催化,强化海洋高技术开发和应用转化。
我省高等学校在水产经济动植物遗传改良、新品种培育、无公害养殖、环保型饲料、水产品安全、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现有7个海洋科技类国家级、部级、省厅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优势的要求,高等学校要结合基础与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在水产良种培育、种质保存与养殖关键技术、水产品精深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海洋资源调查勘探与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等方面加强研发与成果转化。
(六)生物及医药
生物及医药产业是我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生物工程研发和应用中最活跃、进展最快的领域,生物制药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我省生物及医药领域将重点开发工业生物技术和创新药物。
围绕我省生物及医药产业的培育、提升和发展,高等学校要重点研究开发重大疾病及新发传染病的诊断试剂、疫苗、免疫抑制剂,新型抗生素,生物药物,化学合成原料药、中成药二次开发,药物的新剂型及新辅料,疗效确切的天然药物及其生物活性功能物质,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新药,创新药物,海洋生物毒素及其衍生物药用制剂,生物催化(新型酶制剂)和生物转化技术;加强中医基础理论、临床诊疗技术的研究和中医诊疗设备的研制;重点加强我省具有优势的经络研究和对骨伤、脾胃病、肾病、心脑血管病、肛肠病、老年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防治及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研究;深入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单病种诊疗、规范护理规范研究等。
(七)资源与环境
资源与环境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海西经济社会正在高速发展,而区域自然资源总体相对匮乏、陆域与海岸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环境约束,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我省高等学校在生态环境监测与理论研究、环境友好型材料研究、工业废弃物生物分离研究、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不能满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的需求。高等学校重点要在节水、节电、节能与化石燃料的清洁燃烧、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技术,海水淡化、海洋与山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技术,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成果转化工作。
四、高校服务海西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程的主要任务
(一)实施高校科技创新专项
围绕我省高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以高等学校在行业、领域或方向上有优势的省部级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主要依托,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学科、技术和人才优势,打破学科之间、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之间、高等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分割与封闭,整合相关科技资源,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与化工、现代农业、海洋与渔业、生物技术及医药、资源与环境等领域实施40个左右的高校科技创新专项。
1.电子信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包括:信息元器件与集成电路技术、现代信息服务技术、软件技术、现代通信与终端技术、近海海洋信息技术、显示技术。
2.先进制造领域科技创新专项包括:数字化设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电机技术、船舶设计与制造技术、先进生产装备、工程机械技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
3.新材料与化工领域科技创新专项包括:光电子材料工程技术、特种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与功能塑料、表面工程技术、新型金属材料。
4.现代农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包括:良种选育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特色园艺产品、农业生态安全技术、现代林业技术、生物质能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
5.海洋与渔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包括:水产良种选育与养殖技术、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海洋资源勘测与可持续利用技术。
6.生物技术及医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包括:诊断试剂和疫苗工程技术、天然及生物药物、肿瘤防治技术、中药新药、生物能源与材料、天然生物毒素。
7.资源与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包括:海峡西岸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监测技术、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循环经济。
(二)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长效机制
引导高等学校与省内各市、县(区)和企业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支持高等学校与有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实施向企业派遣科技特派员,鼓励高等学校科研人员进入企业共立课题、合作开发,建立长期的技术战略联盟,从源头上保证高效科技成果的可转化性。
依托“6?18”等我省特色的官产学研综合对接通道,充分利用展会的项目推介、成果对接、技术转移、人才集聚和资金导向的综合功能,继续组织高等学校举办最新科技成果发布会,参加教育和科技部门组织的高科技博览会、成果交
(三)新材料与化工
新材料与化工技术是我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代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材料产品向功能化、复合化、环保化、智能化以及长寿命方向发展。世界化工技术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推动下产生新的重大突破,精细化工成为化工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我省的新材料与化工技术在纳米技术及其应用、光电子信息功能材料、膜技术和精细化工材料等方面的研发取得一定进展,但还无法满足我省各产业发展的技术要求。
围绕我省科技中长期规划以及“十一五”规划中关于新材料与化工领域发展的重大需求,高等学校应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材料、光电子信息材料、高科技纳米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具有特殊的光/电/磁功能的材料、精细化工及催化材料、太阳能及其他新型环保能源材料、纳米催化材料和纳米晶金属材料/纳米二氧化钛等光催化材料以及含有纳米晶的金属材料、材料表面的纳米化等领域发挥研究特色和技术优势。
(四)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是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围绕我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食物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我省现代农业科技将重点研究开发农业新品种、高产增效种养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农业高新技术、农业生态安全技术等,通过技术转化和基础科学研究,推进我省农业常规技术的效率革命和全面升级。
我省高等学校在植物品种改良、植物保护、生物安全、森林培育、食品安全、南亚热带园艺(园林)、农产品保鲜与加工、菌草业、生物质材料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学科优势和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围绕我省农业主导产业与特色产品的发展,高校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重点是开展种质资源发掘保存与新品种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园艺产品开发、现代林业建设、农业生物与生态安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工作。
(五)海洋与渔业
海洋产业是福建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利用科技加速海洋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强化科技对海洋产业现代化的支撑,抢占海洋经济的制高点,已成为各沿海区域发展海洋产业的重要手段。我省海洋科技创新重点是围绕海洋资源、环境、减灾等领域中的重大和前沿科技问题开展海洋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对前景广阔的海洋新兴产业进行科技催化,强化海洋高技术开发和应用转化。
我省高等学校在水产经济动植物遗传改良、新品种培育、无公害养殖、环保型饲料、水产品安全、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现有7个海洋科技类国家级、部级、省厅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优势的要求,高等学校要结合基础与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在水产良种培育、种质保存与养殖关键技术、水产品精深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海洋资源调查勘探与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等方面加强研发与成果转化。
(六)生物及医药
生物及医药产业是我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生物工程研发和应用中最活跃、进展最快的领域,生物制药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我省生物及医药领域将重点开发工业生物技术和创新药物。
围绕我省生物及医药产业的培育、提升和发展,高等学校要重点研究开发重大疾病及新发传染病的诊断试剂、疫苗、免疫抑制剂,新型抗生素,生物药物,化学合成原料药、中成药二次开发,药物的新剂型及新辅料,疗效确切的天然药物及其生物活性功能物质,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新药,创新药物,海洋生物毒素及其衍生物药用制剂,生物催化(新型酶制剂)和生物转化技术;加强中医基础理论、临床诊疗技术的研究和中医诊疗设备的研制;重点加强我省具有优势的经络研究和对骨伤、脾胃病、肾病、心脑血管病、肛肠病、老年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防治及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研究;深入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单病种诊疗、规范护理规范研究等。
(七)资源与环境
资源与环境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海西经济社会正在高速发展,而区域自然资源总体相对匮乏、陆域与海岸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环境约束,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我省高等学校在生态环境监测与理论研究、环境友好型材料研究、工业废弃物生物分离研究、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不能满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的需求。高等学校重点要在节水、节电、节能与化石燃料的清洁燃烧、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技术,海水淡化、海洋与山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技术,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成果转化工作。
四、高校服务海西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程的主要任务
(一)实施高校科技创新专项
围绕我省高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以高等学校在行业、领域或方向上有优势的省部级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主要依托,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学科、技术和人才优势,打破学科之间、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之间、高等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分割与封闭,整合相关科技资源,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与化工、现代农业、海洋与渔业、生物技术及医药、资源与环境等领域实施40个左右的高校科技创新专项。
1.电子信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包括:信息元器件与集成电路技术、现代信息服务技术、软件技术、现代通信与终端技术、近海海洋信息技术、显示技术。
2.先进制造领域科技创新专项包括:数字化设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电机技术、船舶设计与制造技术、先进生产装备、工程机械技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
3.新材料与化工领域科技创新专项包括:光电子材料工程技术、特种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与功能塑料、表面工程技术、新型金属材料。
4.现代农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包括:良种选育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特色园艺产品、农业生态安全技术、现代林业技术、生物质能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
5.海洋与渔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包括:水产良种选育与养殖技术、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海洋资源勘测与可持续利用技术。
6.生物技术及医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包括:诊断试剂和疫苗工程技术、天然及生物药物、肿瘤防治技术、中药新药、生物能源与材料、天然生物毒素。
7.资源与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包括:海峡西岸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监测技术、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循环经济。
(二)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长效机制
引导高等学校与省内各市、县(区)和企业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支持高等学校与有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实施向企业派遣科技特派员,鼓励高等学校科研人员进入企业共立课题、合作开发,建立长期的技术战略联盟,从源头上保证高效科技成果的可转化性。
依托“6?18”等我省特色的官产学研综合对接通道,充分利用展会的项目推介、成果对接、技术转移、人才集聚和资金导向的综合功能,继续组织高等学校举办最新科技成果发布会,参加教育和科技部门组织的高科技博览会、成果交
上一篇:中国石油大学[ 03-17 ]
下一篇:北京理工大学宇航科学技术学院[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