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
教学质量的提高。
2002年,学校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但学校并未因此而满足,而是以此为动力,继续加强本科教学工作。2003年,学校启动了“教学质量工程”,围绕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持续开展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学习、大讨论,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改革,抓住重点,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实验平台和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新增专业、双语教学、特色教材和民族教育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契机,配合全国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大胆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坚持“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制定实施了多元化的本科培养方案,启动了新一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对学校的本科教学及其它各项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近年来,学校有5名教师分别获“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等光荣称号,有3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9门课程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56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3部教材获国家级教材奖,3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创新实验区试点班和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专项资助专业,19个专业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有95部教材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中7部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教材,42部被确定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部入选国家百门精品课程教材,2部获中华科教基金奖。学校主编和编译各类蒙古文教材85种,其中13种获国家和自治区级优秀教材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0项。
2002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863、国家973、国家科技支撑、国家科技成果推广、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855项,科研项目总经费1.6亿元。其中,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4项,总经费2787万元,列全国农林院校第六位,取得科研成果265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其中一等奖7项,获得自治区人文社科奖44项。“十五”以来,学校在主持国家重大项目,加强基础性研究,参与自治区经济建设,科研服务教学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学校首次作为承担单位进入国家“十一五”973项目、主持863项目。我国首例“成年体细胞克隆绵羊”在该校诞生。有240余篇论文被“三大索引”收录,其中在野骆驼进化方面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BMC Genomics》,影响因子达到4.0以上。该校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并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干酪乳杆菌——zhang”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序,成为国内首家进行乳酸菌基因组测序的单位。我校作为伊利和蒙牛国家重大奶业专项、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科技支撑项目、自治区多个电厂等重大工业项目的水资源评价和内蒙古优质绒山羊选育提高等项目的承担单位,直接进入自治区经济建设主战场,通过成果推广转化和社会服务,为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科技支撑与服务。学校在2005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的科研工作有力地支撑了学科建设,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年都有众多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通过课程实习、本科生导师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组织“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得到了有效的科学研究训练,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蒙牛盛乐园万头奶牛场、中国林科院磴口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万家沟水库、中国最大的绒山羊育种场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等校外科研协作单位,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已成为学校稳定的教学实验、实习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在基地进行实习和实践。
进入本世纪以来
【教学成果】
2002年,学校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但学校并未因此而满足,而是以此为动力,继续加强本科教学工作。2003年,学校启动了“教学质量工程”,围绕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持续开展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学习、大讨论,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改革,抓住重点,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实验平台和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新增专业、双语教学、特色教材和民族教育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契机,配合全国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大胆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坚持“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制定实施了多元化的本科培养方案,启动了新一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对学校的本科教学及其它各项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年来,学校有5名教师分别获“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等光荣称号,有3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9门课程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56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3部教材获国家级教材奖,3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创新实验区试点班和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专项资助专业,19个专业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有95部教材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中7部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教材,42部被确定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部入选国家百门精品课程教材,2部获中华科教基金奖。学校主编和编译各类蒙古文教材85种,其中13种获国家和自治区级优秀教材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0项。
【科学研究】
2002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863、国家973、国家科技支撑、国家科技成果推广、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855项,科研项目总经费1.6亿元。其中,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4项,总经费2787万元,列全国农林院校第六位,取得科研成果265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其中一等奖7项,获得自治区人文社科奖44项。“十五”以来,学校在主持国家重大项目,加强基础性研究,参与自治区经济建设,科研服务教学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学校首次作为承担单位进入国家“十一五”973项目、主持863项目。我国首例“成年体细胞克隆绵羊”在该校诞生。有240余篇论文被“三大索引”收录,其中在野骆驼进化方面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BMC Genomics》,影响因子达到4.0以上。该校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并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干酪乳杆菌——zhang”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序,成为国内首家进行乳酸菌基因组测序的单位。我校作为伊利和蒙牛国家重大奶业专项、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科技支撑项目、自治区多个电厂等重大工业项目的水资源评价和内蒙古优质绒山羊选育提高等项目的承担单位,直接进入自治区经济建设主战场,通过成果推广转化和社会服务,为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科技支撑与服务。学校在2005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的科研工作有力地支撑了学科建设,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年都有众多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通过课程实习、本科生导师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组织“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得到了有效的科学研究训练,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蒙牛盛乐园万头奶牛场、中国林科院磴口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万家沟水库、中国最大的绒山羊育种场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等校外科研协作单位,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已成为学校稳定的教学实验、实习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在基地进行实习和实践。
【国际交流】
进入本世纪以来
上一篇: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03-17 ]
下一篇: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