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1958年10月,院举行水利土壤改良专业毕业典礼,有238名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施工系和水建系有208名同志支援丹江水利建设。
1959年1月,新聘苏联专家、苏联乌克兰科学院通讯院士培什金教授到达学院,6月完成教学任务回国。
1959年6月,张瑞瑾副院长率我国政府代表团赴越南,帮助筹建水利方面的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并商定我国派专家支援越南高校建设。之后,揭曾佑、叶守 泽、谢鉴衡、冯尚友、卢格炎等先后去越南高校任教。
1959年10月,张瑞瑾等出席三峡科学讨论会,学院共提出论证报告15篇。
1960年5月,揭曾佑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并与农田水利教研室代表张蔚榛赴京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
1960年6月,农田水利教研室自制成自动喷灌机,武汉市科委来院参观鉴定。
1960年6月,开办函授教育,设有农田水利工程和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两个专业,共招收学员474人。8月,开设水电干部专修班。
1962年1月,第一届水电干部专修班43名学员毕业,并举行了毕业典礼。
1964年4月,举行了河流动力学教材编审会议,清华大学、华东水利学院、成都工学院等院校参加了会议。
1964年7月16日,第五届校务委员会召开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系与治河防洪工程系合并为第一系,水工建筑系与水利工程施工系合并为第二系。
1965年12月,全国农田水利教材编审会在学院举行,会议由农田水利教研室揭曾佑教授主持,华东水电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十余所院校和生产单位代表参 加。
1974年10月,张瑞瑾教授任我国水文代表团团长赴巴黎参加联合国水文会议 。
1975年4月,成立了农田水利系、治河工程及泥沙系、水利工程建筑系、水利工程施工系。
1975年5月,张瑞瑾教授赴巴黎参加“国际水文十年”理事国会议。
1979年1月,经水电部批准,正式成立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
1980年1月,开始招收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函授生,学制5年。
1981年6月,增设机电排灌专业。
1981年11月,工程水文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专业、学科 。叶守泽、张瑞瑾、谢鉴衡、王鸿儒、张蔚榛为首批博士生指导教师。
1982年6月,增设“水资源规划及利用”专业。
1983年4月,美国灌溉排水盐碱地改良考察组来院参观了农水实验室和泥沙实验室,并与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
1983年10月,美国、英国、罗马尼亚、苏联、日本等34名外国专家来我国参加国际泥沙会议后,到院参观了泥沙实验室,他们对我院在河流泥沙研究方面所 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198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岩土工程专业为全国第二批有权授予博士学位专业、学科,刘祖德、冯尚友为第二批博士生指导教师。固体工程、结构力学、水 力发电工程为第二批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学科。
1986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郭元裕教授为第三批博士生指导教师 。
1986年10月,全国首届泥沙数学模型研究工作学术讨论会和全国机电排灌学术讨论会在我院召开。
1987年9月,谢鉴衡教授、肖焕雄教授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水利电力部聘为长江三峡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攻关项目课题组专家。
1987年4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聘请张蔚榛教授为工程技术学部水利学科评委。
1988年6月,学院主持召开了“灌溉系统评估和水管理”国际会议。
1988年9月,农田水利工程系改名为水利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及施工系改名为水力发电工程系、河流力学及治河工程系改名为河流工程系。
1988年12月,经水利部批准,泵站科技情报网在武汉成立,学院当选为网长单位
1990年4月,许志方教授当选为国际灌排水委员会副主席。
1990年6月,由美国、英国、荷兰等八国组成的欧美水利工程代表团一行24人,来院参观访问。
1990年9月,我院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成立,郭生练教授从爱尔兰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成为该站第一个博士后。
1990年10月,学院主持召开了“第四届国际湍流”学术研讨会。
1990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水力学及河流力学专业李炜教授、水工结构专业肖焕雄教授为第四批博士指导教师。
1990年12月,张瑞瑾教授任水利部技术委员会顾问,张蔚榛、许志方教授任委员。
1991年1月,杨金忠教授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表彰大会,受到了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并颁发了证书。杨金忠博士是能源部所属高校和科研单位参加大会的唯一代表 。
1993年5月,与法国签订了“世界银行贷款水利项目”。
1994年3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雒文生、夏军教授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1994年4月,全国高等学校水电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院举行。
1994年6月,由我院、国际水文科协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水利部水文司、电力部科技司等单位主办的全国首届“水文水资源与水 环境科学不确定性研究新理论新方法”学术讨论会在学院召开。
1994年7月,开办全国唯一的水文水环境专业本科硕士连读班。
1994年9月,主办“国际灌溉管理机制与经营机制”学术会议,到会外宾120余人。
1994年10月,经水利部批准,成立了水利部泵站测试中心,挂靠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1995年5月,谢鉴衡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夏军教授被选为国际水文协会(IAHS)水资源系统委员会副主席。
1996年,主持召开了中加水电工程高级管理研讨会。
1997年9月,“中德非恒定流输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我院召开,到会外宾30余人。
1997年11月,张蔚榛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1月,水利学院首任院长张瑞瑾教授逝世。
1998年5月,主持召开了有百名中外专家参加的“98年国际水资源量与质可持续管理问题研讨会”。
1998年,水利工程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郭生练教授被推选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9年7月,主办了全国现代水文水环境科学进展研讨会。
2000年1月,农田水利与水环境实验室,工程泥沙实验室和水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实验室经过三年多的立项建设,通过国家电力公司组织的验收评估,正式命 名为国家电力公司部级重点实验室。
2000年8月,泥沙实验室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
1959年1月,新聘苏联专家、苏联乌克兰科学院通讯院士培什金教授到达学院,6月完成教学任务回国。
1959年6月,张瑞瑾副院长率我国政府代表团赴越南,帮助筹建水利方面的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并商定我国派专家支援越南高校建设。之后,揭曾佑、叶守 泽、谢鉴衡、冯尚友、卢格炎等先后去越南高校任教。
1959年10月,张瑞瑾等出席三峡科学讨论会,学院共提出论证报告15篇。
1960年5月,揭曾佑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并与农田水利教研室代表张蔚榛赴京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
1960年6月,农田水利教研室自制成自动喷灌机,武汉市科委来院参观鉴定。
1960年6月,开办函授教育,设有农田水利工程和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两个专业,共招收学员474人。8月,开设水电干部专修班。
1962年1月,第一届水电干部专修班43名学员毕业,并举行了毕业典礼。
1964年4月,举行了河流动力学教材编审会议,清华大学、华东水利学院、成都工学院等院校参加了会议。
1964年7月16日,第五届校务委员会召开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系与治河防洪工程系合并为第一系,水工建筑系与水利工程施工系合并为第二系。
1965年12月,全国农田水利教材编审会在学院举行,会议由农田水利教研室揭曾佑教授主持,华东水电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十余所院校和生产单位代表参 加。
1974年10月,张瑞瑾教授任我国水文代表团团长赴巴黎参加联合国水文会议 。
1975年4月,成立了农田水利系、治河工程及泥沙系、水利工程建筑系、水利工程施工系。
1975年5月,张瑞瑾教授赴巴黎参加“国际水文十年”理事国会议。
1979年1月,经水电部批准,正式成立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
1980年1月,开始招收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函授生,学制5年。
1981年6月,增设机电排灌专业。
1981年11月,工程水文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专业、学科 。叶守泽、张瑞瑾、谢鉴衡、王鸿儒、张蔚榛为首批博士生指导教师。
1982年6月,增设“水资源规划及利用”专业。
1983年4月,美国灌溉排水盐碱地改良考察组来院参观了农水实验室和泥沙实验室,并与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
1983年10月,美国、英国、罗马尼亚、苏联、日本等34名外国专家来我国参加国际泥沙会议后,到院参观了泥沙实验室,他们对我院在河流泥沙研究方面所 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198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岩土工程专业为全国第二批有权授予博士学位专业、学科,刘祖德、冯尚友为第二批博士生指导教师。固体工程、结构力学、水 力发电工程为第二批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学科。
1986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郭元裕教授为第三批博士生指导教师 。
1986年10月,全国首届泥沙数学模型研究工作学术讨论会和全国机电排灌学术讨论会在我院召开。
1987年9月,谢鉴衡教授、肖焕雄教授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水利电力部聘为长江三峡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攻关项目课题组专家。
1987年4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聘请张蔚榛教授为工程技术学部水利学科评委。
1988年6月,学院主持召开了“灌溉系统评估和水管理”国际会议。
1988年9月,农田水利工程系改名为水利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及施工系改名为水力发电工程系、河流力学及治河工程系改名为河流工程系。
1988年12月,经水利部批准,泵站科技情报网在武汉成立,学院当选为网长单位
1990年4月,许志方教授当选为国际灌排水委员会副主席。
1990年6月,由美国、英国、荷兰等八国组成的欧美水利工程代表团一行24人,来院参观访问。
1990年9月,我院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成立,郭生练教授从爱尔兰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成为该站第一个博士后。
1990年10月,学院主持召开了“第四届国际湍流”学术研讨会。
1990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水力学及河流力学专业李炜教授、水工结构专业肖焕雄教授为第四批博士指导教师。
1990年12月,张瑞瑾教授任水利部技术委员会顾问,张蔚榛、许志方教授任委员。
1991年1月,杨金忠教授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表彰大会,受到了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并颁发了证书。杨金忠博士是能源部所属高校和科研单位参加大会的唯一代表 。
1993年5月,与法国签订了“世界银行贷款水利项目”。
1994年3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雒文生、夏军教授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1994年4月,全国高等学校水电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院举行。
1994年6月,由我院、国际水文科协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水利部水文司、电力部科技司等单位主办的全国首届“水文水资源与水 环境科学不确定性研究新理论新方法”学术讨论会在学院召开。
1994年7月,开办全国唯一的水文水环境专业本科硕士连读班。
1994年9月,主办“国际灌溉管理机制与经营机制”学术会议,到会外宾120余人。
1994年10月,经水利部批准,成立了水利部泵站测试中心,挂靠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1995年5月,谢鉴衡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夏军教授被选为国际水文协会(IAHS)水资源系统委员会副主席。
1996年,主持召开了中加水电工程高级管理研讨会。
1997年9月,“中德非恒定流输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我院召开,到会外宾30余人。
1997年11月,张蔚榛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1月,水利学院首任院长张瑞瑾教授逝世。
1998年5月,主持召开了有百名中外专家参加的“98年国际水资源量与质可持续管理问题研讨会”。
1998年,水利工程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郭生练教授被推选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9年7月,主办了全国现代水文水环境科学进展研讨会。
2000年1月,农田水利与水环境实验室,工程泥沙实验室和水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实验室经过三年多的立项建设,通过国家电力公司组织的验收评估,正式命 名为国家电力公司部级重点实验室。
2000年8月,泥沙实验室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
上一篇:国立山东大学[ 03-17 ]
下一篇: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