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计划
。那么,再接着问:靠谁来设计好的公共政策和制度?靠谁来实施好的政策和制度呢?答案是:靠人,靠人才。
不必把引进人才与改善国内科研环境对立起来。事实上,引进海外人才能够在改善国内科技体制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媒体对有关“千人计划”的《决定》的报道来看,国家在这个计划似乎没有强调引进人才对改善国内科技体制的重要意义,我认为,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么这是一个很大的疏忽。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海外人才就是一股“活水”。并不是说海外人才比国内人才更聪明,而是说,由于在海外发达国家长期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同国内人才相比,海外人才的观念更新、思路更开阔、眼界更高、国际观更强、更懂得科研运行的规范、更能跟世界潮流接轨。观念、眼界、思路、国际观,都是在目前形势下,设计和实施好的公共政策和科研体制所不可或缺的。
海外人才的观念、眼界、思路、国际观,再加上国内人才的踏实肯干、勤奋聪明,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组合呢!对于施一公、饶毅这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我们应该不仅期待他们在科研上继续产出高质量的成果,也期待他们在改善国内科研环境科技体制方面有所作为。引进人才与改善科研环境不仅不是矛盾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引进人才有利于改善科研环境,良好的科研环境有利于引进更多的人才。
创造历史的是人民群众,但在历史的长河中,精英的作用仍然是显著的。好的制度可以保证整个集体不出格、不犯大错误,而精英则会带来惊喜、带来转变、带来革命。在科技界,精英的作用更是不能低估的。没有1950年代那些大牛的海龟,中国的两弹一星就会延缓很多年,仅仅依靠决心和口号是不够的。培养精英的土壤是多种多样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发达国家的土壤在培养科技精英方面是占尽天时地利的。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人计划”至少在全国范围内创造了一个尊重人才、渴求人才的氛围。我衷心地希望,国内的科研机构、高校、重点企业,一旦确定海外精英人才,就创造条件,大打方便,张开双臂,热情地迎接他们吧。
2009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措施,以更宽的眼界、更宽的思路和更宽的胸襟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2009年6月15日,教育部召开高等学校实施“千人计划”视频会议,对高等学校加快实施“千人计划”进行动员部署。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副组长李智勇,教育部部长周济出席会议并讲话。
浙江大学
第一批 2008年度(2009年4月公布)
彭金荣 新加坡分子及细胞生物研究院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主任
顾敏 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斯威本大学光电子学教授
邹鸿生 美国肯塔基大学结构电子学实验室主任
李尔平 新加坡国家高性能计算科学研究院电磁与电子研究室主任,IEEE Fellow
第二批 2009年度(2009年9月公布)
陈骝 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及天文系教授,APS Fellow
何赛灵 瑞典皇家工学院教授,OSA Fellow,SPIE Fellow
彭笑刚 美国阿肯色州大学化学与生化学系教授
沈炳辉 美国洛杉矶国家医学中心教授
张富春 香港大学物理系主任,APS Fellow
清华大学
第一批 2008年度(2009年4月公布)
施一公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
宋永华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曾任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
胡小平 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
王力军 德国马普学会光学所所长、爱兰根大学教授
张奇伟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教授
北京大学
第一批 2008年度(2009年4月公布)
陈十一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讲席教授,APS fellow
佘振苏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全职到校
陈松蹊 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
第二批 2009年度(2009年9月公布)
龙漫远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邓兴旺 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教授
张东晓 美国南加州大学讲席教授,全职到校
卢志扬 美国南加州大学讲席教授
高家红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全职到校
罗光湘 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
中国科技大学
第一批 2008年度(2009年4月公布)
潘建伟 德国海德堡大学物理所教授
赵政国 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系研究员
罗毅 瑞典皇家工学院生物技术院教授
张振宇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员、美国田纳西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教授
陆亚林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泉城分校教授
第二批 2009年度(2009年9月公布)
秦宏 美国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李卫平 美国八达网络公司副总裁和首席技术官
严以京 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第一批 2008年度(2009年4月公布)
Robert Parker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
邵志峰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
倪军 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吴贤铭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主任
吴国雄 英国伦敦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
倪明选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
第二批 2009年度(2009年9月公布)
复旦大学
不必把引进人才与改善国内科研环境对立起来。事实上,引进海外人才能够在改善国内科技体制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媒体对有关“千人计划”的《决定》的报道来看,国家在这个计划似乎没有强调引进人才对改善国内科技体制的重要意义,我认为,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么这是一个很大的疏忽。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海外人才就是一股“活水”。并不是说海外人才比国内人才更聪明,而是说,由于在海外发达国家长期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同国内人才相比,海外人才的观念更新、思路更开阔、眼界更高、国际观更强、更懂得科研运行的规范、更能跟世界潮流接轨。观念、眼界、思路、国际观,都是在目前形势下,设计和实施好的公共政策和科研体制所不可或缺的。
海外人才的观念、眼界、思路、国际观,再加上国内人才的踏实肯干、勤奋聪明,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组合呢!对于施一公、饶毅这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我们应该不仅期待他们在科研上继续产出高质量的成果,也期待他们在改善国内科研环境科技体制方面有所作为。引进人才与改善科研环境不仅不是矛盾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引进人才有利于改善科研环境,良好的科研环境有利于引进更多的人才。
创造历史的是人民群众,但在历史的长河中,精英的作用仍然是显著的。好的制度可以保证整个集体不出格、不犯大错误,而精英则会带来惊喜、带来转变、带来革命。在科技界,精英的作用更是不能低估的。没有1950年代那些大牛的海龟,中国的两弹一星就会延缓很多年,仅仅依靠决心和口号是不够的。培养精英的土壤是多种多样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发达国家的土壤在培养科技精英方面是占尽天时地利的。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人计划”至少在全国范围内创造了一个尊重人才、渴求人才的氛围。我衷心地希望,国内的科研机构、高校、重点企业,一旦确定海外精英人才,就创造条件,大打方便,张开双臂,热情地迎接他们吧。
千人计划-大事记
2009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措施,以更宽的眼界、更宽的思路和更宽的胸襟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2009年6月15日,教育部召开高等学校实施“千人计划”视频会议,对高等学校加快实施“千人计划”进行动员部署。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副组长李智勇,教育部部长周济出席会议并讲话。
高校千人计划名单
浙江大学 第一批 2008年度(2009年4月公布)
彭金荣 新加坡分子及细胞生物研究院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主任
顾敏 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斯威本大学光电子学教授
邹鸿生 美国肯塔基大学结构电子学实验室主任
李尔平 新加坡国家高性能计算科学研究院电磁与电子研究室主任,IEEE Fellow
第二批 2009年度(2009年9月公布)
陈骝 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及天文系教授,APS Fellow
何赛灵 瑞典皇家工学院教授,OSA Fellow,SPIE Fellow
彭笑刚 美国阿肯色州大学化学与生化学系教授
沈炳辉 美国洛杉矶国家医学中心教授
张富春 香港大学物理系主任,APS Fellow
清华大学
第一批 2008年度(2009年4月公布)
施一公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
宋永华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曾任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
胡小平 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
王力军 德国马普学会光学所所长、爱兰根大学教授
张奇伟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教授
北京大学
第一批 2008年度(2009年4月公布)
陈十一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讲席教授,APS fellow
佘振苏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全职到校
陈松蹊 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
第二批 2009年度(2009年9月公布)
龙漫远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邓兴旺 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教授
张东晓 美国南加州大学讲席教授,全职到校
卢志扬 美国南加州大学讲席教授
高家红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全职到校
罗光湘 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
中国科技大学
第一批 2008年度(2009年4月公布)
潘建伟 德国海德堡大学物理所教授
赵政国 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系研究员
罗毅 瑞典皇家工学院生物技术院教授
张振宇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员、美国田纳西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教授
陆亚林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泉城分校教授
第二批 2009年度(2009年9月公布)
秦宏 美国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李卫平 美国八达网络公司副总裁和首席技术官
严以京 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第一批 2008年度(2009年4月公布)
Robert Parker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
邵志峰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
倪军 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吴贤铭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主任
吴国雄 英国伦敦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
倪明选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
第二批 2009年度(2009年9月公布)
复旦大学
上一篇: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03-17 ]
下一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关于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实施意见[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