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实验室

千人计划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7日 点击数: 字号:
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希望他们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
  “他们一定是已经在国外有所成就、成为相关领域学术带头人的人才,必须是副教授、教授或终身教授级别,是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里的精英。这些人才回国后,要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国家基础平台建设里起到带头作用;搞企业的,要拥有高新技术、能进行自主创业。”
  黄伯云委员说,本次“千人计划”按照不同领域进行分类,每个领域都有国家一流科学家参与人才引进的评审,让真正的科学家来“评判”科学家。具体考量办法为,凡是申报“千人计划”的海外人才,需要递交申请材料,包括职称、基本科研学术水平,在具有国际力影响力的杂志发表文章的情况、能否在中国履行职务及履行职务时间的长短等。
  据透露,凡是入选“千人计划”的海外人才,国家将拿出100万元作为生活补贴,各招收单位将按照级别提供150到200平方米的住房,以及接近国外水平的薪金。被引进者还可能被授予“国家教授”或“国家青年教授”称号。
  引得进,还要留得住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邢新会委员,是中科院“百人计划”教授,2000年从日本回国。
  在这位海归博士看来,营造宽松科研氛围、健全回国创业机制,可以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
  “海外华人回国创业,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便利和优惠政策。国家应该从管理体制上,理顺和规范各类优秀归国人员的政策,积极提供与国内优秀人才同等发展的舞台。例如,设立一条龙服务机构,或者授权部分中介机构从事此项服务,减少对当事人时间和精力的耗费。”
  归国人员所在单位要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邢新会说,目前,国内很多评价体制并不一定适合归国人才。比如,每年都要检查科研人员做了什么研究。“这个检查是很重要,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才,这个检查只能作为参考指标,到任何一个地方,要做一个新东西,没有3年是无法搞起来的。归国人员需要宽松的、鼓励性的评价体制。前3年,单位要允许归国人员没有科研成果,或是没有申请下科研经费。但在现实中,往往有这种情况,这个单位让你回来,就希望你申请经费,这种压力对海外人才来说是非常大的。”
  最后,邢新会委员建议,设立海外归国人员科研基金,资助强度为每个项目200万元人民币,资助时间为两年。“这笔资金提供回国人员建立科研平台,安心做实验室建设,进行科研部署,不必为科研经费而分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委员认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见效快,是个好事情。但是,不能光靠引进海外人才,更需要培养国内的学者。否则,就会造成“娶来媳妇,气走女儿”的状况。
  朱清时特别强调,现在的中国大学“官本位”的思想越来越强,一些高等院校片面地把引进人才作为领导的政绩,这严重影响海外人才引进。在引进海外人才的同时,国内的学术环境也要搞好,否则“引得进、留不住”。


千人计划-具体操作

  “千人计划”能否实现它的初衷,即“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之所以怀疑,是因为据分析,引进2000名国家“所期待的”高层次人才的“可操作性”比较差。
  当然,真正操作的时候,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定义可以搞得有弹性一点。这样,引进2000名人才的目标也不是不可以达到的。当年搞百人和长江计划的时候,开始定的标准也都蛮高的,都是冲着海外最杰出的华人精英去的,但实施下来,引进的“人才”还是有良莠不齐的问题,还有的人才压根儿就是大头还在国外,属于“假引进”。就算这样,百人、长江的实施,正面效果还是巨大的。
  尽管对“千人计划”的可操作性有怀疑,仍然应该给国家下决心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次郑重其事地鼓掌。之所以给这个计划鼓掌,是因为这个计划在国家层次明确地表明了引进人才的重要意义,这个计划的实施的协调工作也是在国家层面的。以往的人才计划,都具有明显的部门色彩,比如“百人”是科学院的,“长江”是教育部的,“杰青”是基金委的。即将实施的“千人计划”,则是国家层面的。
  应该给这个计划鼓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个计划既是国家层面的,又是要分层式实施的。这样一来,不仅国务院各部委和中央直属的各机关要实施,而且各省、市等地方行政机构也要实施。应该说,我们也许要面对这样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局面了,即全国一盘棋,上下纵横,各部委、各级政府均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所以,尽管实现预期目标很难,但引进高层次人才这件事,还是要做的,而且要加紧做,要下大力气去做。就算引进2000名高层次人才有困难,能够引进1000名,也是好的,也是值得做的。管理学上讲,把目标定得高一些,就算不能实现,也会有利于激励大家更加奋发的。韩国在1990年代曾经大言不惭地宣布到2000年它要进入G7集团,并把它作为国家目标来实施。结果自然是没有实现。但这个目标曾经在韩国人奋力走出金融风暴的影响并实现经济再次腾飞的过程中起到了激励作用。
  很多人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中国现在不缺人才,缺的是产生人才的体制。其潜台词是,现在最要紧的不是引进人才,而是优化科研环境和科研体制。联想到国内现行科技体制的种种问题,这么说听起来是非常有道理的。
  不过,我们应该靠什么来优化科研环境和科研体制?你可能回答说:靠好的公共政策和制度设计呀
共4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01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