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名人录

曾任森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7日 点击数: 字号:
曾任森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
  1985年江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毕业,1991年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硕士毕业, 2000年在华南农业大学获生态学博士学位, 硕士博士期间研究方向均为植物化学生态学. 1991年至今在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从事微生物与植物、植物与植物、以及植物与昆虫之间化学相互关系研究。期间,1991.10-1992.12在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天然产物的分离和鉴定研究工作。后来,又分别到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化学和中科院昆明植物化学等重点实验室从事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研究。
  1999年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广东省高校 “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5年8月当选为国际化感作用学会理事。2004年4月在广东三水主持召开了由美国、加拿大、日本、丹麦、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和中国等八个国家著名学者参加的国际化感作用研讨会。主编全英文的化感作用国际会议论文集(270页),参与编写面向21世纪的全国重点教材二部,省级教材一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SCI核心刊物6篇,论文被SCI引用20多次。1997年起任全国农业生态学教学指导小组秘书,2003年起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生态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指导分委员会秘书。2000年起被聘为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首席教师。
  2001年4月至2002年2月应国际化感作用学会主席Azim Mallik教授邀请前往加拿大湖头大学进行合作研究10个月。2003年应著名生态学家、法国特卢瓦工业大学教授Dominique Bourg博士邀请到法国进行合作研究。2005年2月至2006年8月在美国伊利诺大学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May Berenbaum 教授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1999,2002,2005,2006年多次参加分别在加拿大、日本、美国召开的国际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先后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已经完成了三项(39770136,30270230,30424006)。主持完成的“马勃对杂草的化感作用研究”(39770136,2000年结题)项目,在SCI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篇,加拿大、日本国际会议宣读论文2篇。主持完成的 “VA菌根菌诱导玉米抗病的化学机制”(30270230) 在SCI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篇,接受待发表的SCI核心刊物论文2篇(见录用证明)。主持的著作出版项目“化感作用原理及其在可持续农业和林业中的应用”(30424006)(英文版)将由国际知名的Springer出版社(科学技术领域国际第二大出版商)出版。完成的 “华南农区的植物化学他感作用及其成分的研究”成果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和广东省高教系统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骆世明教授;第二完成人:曾任森)。其中2篇论文获广东省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均第一作者),1篇获三等奖。申请者主持完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990682)和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一项(960502),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四项国家元素有机和应用有机重点实验室课题。
  现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30670331,3037024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链霉菌52号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代谢调控和除草应用”(C04105977)、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新农用杀菌抗生素的研制”。是广东省基础研究团队项目(E039254)的核心负责人之一。
  近5年发表的论文有:
  (1)Zeng R S, Luo S M, Shi M B. Allelopathy of Aspergillus japonius SAITO on crops. Agronomy Journal .2001. 93(1):60-64. (SCI核心期刊论文,05年影响因子1.473)
  (2)Zeng R S, Luo S M, Shi Y H.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echanism of allelopathy of secalonic acid F on higher plants. Agronomy Journal .2001. 93(1):72-79. (SCI核心期刊论文,05年影响因子1.473)
  (3) Zeng R S, Mallik A U, and Setliff E. Growth stimulation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by root exudates of Cruciferous plants: role of degraded compounds of indole glucosinolates.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2003,29(6):1337-1355. (SCI核心期刊论文,05年影响因子2.031)
  (4) An M, Zeng R S, JOHNSON I R, and LOVETT J V. Modeling aeration effects on plant residue allelopathy. Allelopathy Journal. 2003, 11(2):102-105. (SCI核心期刊论文,05年影响因子0.686)(通讯作者)
  (5) Zeng, R. S., Niu, G., Wen, Z., Schuler, M. A., and Berenbaum, M. R. 2006. Toxicity of aflatoxin B1 to Helicoverpa zea and bioactivation by 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32:1459-1471. (SCI核心期刊,05年影响因子2.031)
  (6)Zeng R S, Mallik A U. Selected ectomycorrhizal fungi of black spruce (Picea mariana) can detoxify phenolic compounds of Kalmia angustifolia.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2006 ,32:1473-1489.(SCI核心期刊,05年影响因子2.031)
  (7) Nie, C.R., Luo, S.M., Lin, C.X., Zeng, R.S., Li, H.S. Status of DIMBOA and phenolic acids in Bt transgenic corns.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05,56(8): 833-837. (SCI核心期刊,05年影响因子0.991)
  (8) Liu Y H, Zeng R S, Liu D L, Luo S M, Wu H W and AN M. Modelling dynamics of plant defence volatiles using the An-Liu-Johnson-Lovett model. Allelopathy Journal. 2006, 18(2):215-224 (通讯作者,SCI核心期刊论文,05年影响因子0.686)
  (9)聂呈荣,曾任森等.三裂叶蟛蜞菊对菜薹的抑制作用.园艺学报. 2003,30(4)451
共3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77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