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名人录

刘昌孝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7日 点击数: 字号:

  药学专家。男,1942年5月出生,湖南省郴州市人。1965年北京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现任博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天津药物研究院研究员、药代与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药物代谢学会常务委员,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及GLP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从事药理学和药物代谢功力学的科研工作。1975年--1978年开展并完成血吸虫病治疗新药硝着胶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26项,包括国家新药基金项目9项,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及军内科技攻关项目17项。其中,“九五”国家攻关项目“前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规范研究”和“生物技术药物的药代规范研究”被列为科技部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共有19个项目获得不同级别的科技成果奖。为国内24个省、市、自治区的60余个新药研究开发机构提供科学研究报告,产生超10亿元的间接经济效益。1999年获世界医学金象奖,2OOO年获德国医学研究成就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7O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11部。其中,《药物代谢功力学》对我国药物动力学的发展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药物动力学概论》成为我国培养高级研究人才的基础理论教材,《药代动力学数据库》于1明何获得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从事药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30余年,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23项,领导完成100余个新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文版学术专著12本。1992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药物动力学是近30年发展的新学科,是将数学与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药物制剂学、药物设计等分支学科结合和联系的交叉和边沿学科,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汇规律,并将此规律用数学模型加以描述,用动力学参数表征其量变特征。
  在国外,"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名词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并开始有相关论文发表,国外真正的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此时我国还属空白,翻阅1975年以前的我国科技杂志和会议论文集,我国没有用数学模型和动力学参数研究药物动力学的。
  药物动力学是用数学模型表征药物经时量变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根据文献记载,在1975年以前,我国老一代的药理学家对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规律进行研究,但并未涉及药物动力学问题-用数学模型、浓度--时间方程表征药物在体内变化的规律和用动力学参数表征药物的动力学特点。
  刘昌孝于1968年在北京医药研究院建立国内第一个药物动力学实验室,1968-1975年间在国内率先对创新的候选药物开展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在1968年创建的药代实验室,在1968-1975年间沈家祥院士组织的创新药物,对获得的候选化合物ZL-29,ZL-53和C9333开展药物动力学研究,为新药进入临床实验提供科学依据。
  刘昌孝通过血吸虫病传染链(虫卵进入肝、肠等--虫卵粪便排入水中--毛蚴--钉螺--尾蚴--尾蚴由皮肤进入宿主--童虫形成成虫寄生于宿主静脉--雌雄合抱产卵,危害病人),研究药物治疗,提出硝硫氰胺(7050)治疗的动力学依据。研究在宿主血中浓度变化,提出不宜大剂量长时间治疗的原则。1975年根据C9333(硝硫氰胺,7505)的动力学特征,雌雄虫体合抱分离所需浓度,提出低剂量,短疗程、低费用的治疗方案(每人用药三次,当时只需3角钱),对当时血吸虫病的锑剂治疗的革命产生巨大影响,在湖南、湖北、四川三省完成数十万例,降低费用超亿元。刘昌孝在国内首次将动力学研究用于新药鉴定。在当时的鉴定会上,当刘昌孝谈到用数学公式来描写药物的体内变化,众人好像是听天书那样神秘,至今还有专家提起此场面。
  1975年世界上第一本药物动力学专著,G i b a l d i所著约的《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问世,为世界研究者系统地介绍了该学科的理论和方法。1980年刘昌孝出版了在"文革"期间完成的国内第一本《药物代谢动力学》专著,这本专著比1981年出版的Gibaldi所著的《药物动力学》的中文版还早一年。提起第一本专著的诞生,还有一段难忘的历史。1973-1974年刘昌孝在湖南洞口县太平公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和农业学大寨,白天劳动,晚上学习。当时住牛棚里,与一头大水牛共一间,牛棚在里,床和桌子在外,人牛走同一门。为防蚊蝇,他只有躲在蚊帐里看资料,点煤油灯写书稿,才完成初稿。但由于处于"文革"动乱期间,埋头研究是"白专",各种科技刊物和图书出版都停止,要出专著是不敢想的事情。
  1976年"四人帮"倒台,"文革"结束,1978年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1978年1月在长沙--邵阳的火车上遇知音,湖南科技出版社向华明编辑同意为他出版专著。经过两年的审定和校对,于1980年正式出版了专著。1985年我国实行药品法,对规范我国新药研究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药评价研究中,药效学、药物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水平是制约我国新药研究的瓶颈。国家医药管理局为提高药物动力学研究水平,根据天津药物研究院的瓶颈。国家医药管理局为提高药物动力学研究水平,根据天津药物研究院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学术优势、仪器设备条件优势,以及实行药品法10年来,刘昌孝所领导的实验室对我国药创新药物的物动力学研究的贡献,于1995年建立国内第一个部级药物动力学重点实验,以后相继于1996年在南京中国药科大学,1997年在沈阳药科大学建立了第二和第三个部级药物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药物动力学部级药物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到2002年已经运行了8年,在这8年中承担了近30个国家重点项目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和近70个其他创新药物的动力学研究。同时在天津药物研究院的心血管药效部级重点实验室也运行了近10年,为发挥两个实验室的优势而进行重组,决定向国家科技部申请建立以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为主线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两次院士和专家组成的论证会的评价,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于2002年10月18日通过科技部组织的论证,2003年1月获得批准,刘昌孝所领导的实验室成为第一个通过国家论证建立部省共建国家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1983年刘昌孝开始应用计算机研究药物动力学计算机程序,用于处理研究中的实验数据,获得科学地、准确的药物动力学参数,1984年首先在天津生理科学(药理)年会上报告药物动力学计算机程序的论文。1986年与药理学家宋振玉教授和曾衍霖教授,临床药学家陈刚教授等专家建立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从创建以来刘昌孝为唯--直担任专业委员会委员,曾选为常委、副主任委员,现为该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带领我国这一学科发展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1990年组织实验室科技人员开始研究药物动力学数据库。研究药物动力学数据库,并能使之形成自己的活数据库,使之更具实用性。发挥数据库指导医生临床用药、指导从事新药研究开发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27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